关于民族新唱法的几点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民族新唱法的几点思考

关于民族新唱法的几点思考 谭娅君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背景、审美习俗、语言环境之间的差异,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然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直至今天,在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作为民族声乐学派主流的“民族唱法”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将其演唱技术风格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当今盛行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声乐实践产物―――“民族新唱法”。那么“民族新唱法”的创新是否能代表我们民族的歌唱风格,是否能反映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究竟什么样的唱法才是最完美的民族唱法?哪些因素有制约着民族声乐艺术的不良发展呢?我认为,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应站在”风格化、个性化、大众化“的立场去思考,与我国的民族语言特点、民俗习惯及民族审美标准相结合去加以探索、研究。 传统的民族唱法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传统,其历史可上溯数千年,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宗先民唱的“断竹,续竹,飞土,逐月”的弹唱,到田园,庙台,剧场的演唱,从春秋先秦到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中国声乐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蕴育、融合、演变和不断改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声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当时,我国的民族歌唱家也已具备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在演唱技巧方面精益求精,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演唱风格,这些都是传统民族唱法的渊源。 传统的民族唱法:包括民歌唱法、曲艺唱法,戏曲唱法 所谓民歌唱法是指民间艺人、民歌手的演唱。她们的演唱不拘一格,是用比较自然的声音,按照各自理想中的美的观念进行演唱,并紧密结合语言韵律和旋律风格的唱法,包括民歌、山歌、劳动号子、小调等原始艺术形成的演唱方式。这些来自民间的歌唱,是孕育民族歌唱的摇篮,也是民族唱法发展的源泉。 曲艺唱法就是自宋代的陶真、鼓子词到现在的300多种曲艺形成而形成的一种演唱方法。它作为一种叙事性的体裁,其特点就是说与唱的结合,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要求演员有说有唱,必须具有各种人物的声音造型。有娴熟的咬字、吐字和表现语言的技巧,并且有浓郁的曲种风格和韵味,其表演特点即“一人一台戏”“千军万马就咱俩”。 戏曲唱法则是我国从元、宋剧演变而来而形成的一种唱腔的训练和演唱方法,并形成了很多流派。它把唱、念、作、打贯穿于演唱之中。在保留的大量戏曲音乐论著中,总结了多种用嗓润腔技法。即“气沉丹田”“以字行腔”“腔随字转”“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等声乐原则和方法。 建国以来,“民族唱法”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唱法”作为民族声乐学派的主流,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在我国,“民族唱法”最初是为区别于“美声唱法”而提出来的,是传统歌曲在声乐理论上的集中反映。它的界定,是以于一定的地方语言相结合的发声为基础,以风格化的吐字行腔为主要内容的发声方法为理论依据的。新时期,是以四、五十年代的郭兰英、郭颂、王昆等老一辈歌唱家为代表。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演唱以真生为主,发声方法个性化,融入了中国戏曲的一些发声方法,声音自然、朴实,个性较突出,音质清脆、细腻,注重语言的音乐味,带有浓厚的传统民族声乐色彩。这一唱法毫无争议地代表着民族的声乐唱法,为当时世人所认可。并且演唱的许多优秀作品如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至今还脍炙人口。随后,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促使“民族唱法”的含义已经渐渐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个以普通话为发声基础,以传统的歌曲唱法为根本,以“美声唱法”为借鉴,融“美声唱法”与传统歌曲唱法为一体的发声方法已经逐步形成,并慢慢取得“统治”地位。这种唱法在继承传统歌曲唱法的同时,借鉴“美声唱法”的深厚气息,稳定的喉头位置,充分的泛音和比例恰当的混合共鸣,声音间过渡平滑及能增加美感的嗓音微颤等特点,使歌唱技巧方面日趋合理与科学。此种唱法,以马玉涛,彭丽媛,吴雁泽等为代表。该唱法,也被当今国人所接受和喜爱。这种唱法改变了“民族唱法”的初衷,赋予了其新的生机。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为民族声乐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这种唱法,代表着当今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是现实声乐实践活动中名副其实的“民族新唱法” 关于民族新唱法的几点思考 当代民族新唱法的主要特点 几种传统唱法(民歌、曲艺、戏曲)的互相渗透,即民族新唱法。它既继承了传统的戏曲、曲艺、民间演唱艺术的精辟,又根据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吸取了世界上先进科学的发声方法,根据中华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语言,民族的音乐风格,民族的文化审美的制约而形成的。 传统的民族唱法以真声为主,大多采用腹式吸气法,其特点是气吸得深,但量少,而形成的,吸气管道比较长,不利于高、中、低声音的统一。共鸣以头、鼻腔共鸣为主,辅以喉腔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