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风情之民间舞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家民俗风情之民间舞蹈

客家民俗风情之民间舞蹈   打花鼓   老辈人常说凤阳婆打花锣打花鼓。流传于闽北一带的,人叫凤阳花鼓;流传于闽西南的称之为打花鼓。历史上自盛唐、南宋至明禾、清初,福建境内曾有三次人口大迁徒。这种大迁徒,促进了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带来了外地的民间歌舞。尤其是明本、清初这一次,江淮一带兵连祸结,灾荒连年,人民流离失所,纷纷南逃,民间巴人飘流四万,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者甚多,《打花鼓》即由此时传入。它歌舞结合,通俗易懂,非常活泼,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至今在闽西的宁化、清流、连城、上杭、永定、明溪等地流传不衰。   《打花鼓》有多种演出样式,有二且一丑,一且一丑或多且多丑等几种。一般三人表演为多。且角过去都是男扮女装,手执锣或腰系鼓;丑角手执扇与且角对唱对舞。且角腰部的扭动伴以头部频频抖动,节奏明快、舞姿优美;丑角的动作轻快活泼,风趣幽默。音乐有专用的《花鼓歌》,旋律流畅动听,节奏明快跳跃,很适合边歌边舞或叙事演唱。   小池乡的老艺人马于得 (1901年生)说:我二十岁随师傅李惠民学习打花鼓技艺。李惠明师傅是向大桐乡的师祖学的。明末、清初,汀州沿途出现一位逃荒汉子,卖唱乞讨为生,乞到小池乡一户富家时,碰上两位卖唱女艺人,三人谈起,原来都是从风阳流浪出来的;说到家世,又是远房亲戚,倍觉亲热。在主人的邀请下,三人高兴地上厅堂,表演了 《打花鼓》,从此《打花鼓》就一代一代地在小池乡流传下来。   龙凤灯   《龙凤灯》流行于龙岩市新罗区红坊,永定县坎市、高坡一带,是闽西客家聚居区元宵节期间活动的一种民俗舞蹈。   福建客家人绝大部分为古中原移民,祖籍带来很多当地当年的风俗习惯,世代相袭;元宵灯会及《龙凤灯》亦复如此。由于长时间保存在偏远的闽西山区,很少受外界的影响,因而古风犹存。   客家人灯丁谐音,出灯意即添丁。为祈求人丁兴旺,每当新春佳节,村民叶「]就集资扎灯,于元宵之夜,从租词出发周游村寨,然后将灯分送各盾,悬挂厅堂。送灯以后,各家冉自带酒菜到祖词聚餐,开怀畅饮,共厌新春。   《龙凤灯》的灯彩造型丰富,有黄龙、凤凰、雄狮、猛虎、公鸡、白鹤、大象、山鹿等等,表演者装扮成闽西汉剧中生、且、丑等角色,把龙、风、狮、虎等各色彩灯扎在腰间。灯具制作颐费工时:先用竹蔑扎成四禽四兽的形象框架,禄以色纸,然后彩绘成龙、风、狮、虎等各类形象。表演时,表演者除腰间戴着龙、风等大型彩灯外,左手还托着一盏花灯,如鼓子灯、龙头灯、鱼于灯、风车灯、飞蝶灯之类,右手挥动马鞭,由两匹大红竹马(灯)领头,松明引路,大摇大摆,悠游于乡间村里。   《龙凤灯》队形变化繁多,如踩鸟、内外蛇子周、关公巡城、围篱笆、倒插花、托三门、黄龙盘珠、退马、猴子烧蜂等等。每两种队形画面之间都由双龙出水衔接,承上启下,显得层次清晰,丰富多彩。   舞队穿花(变换队形图案)时,乐队奏饶平吹。然后冉依次吹奏《一江风》、 雁鱼乐》等乐曲,气氛欢快热烈。   穿花完毕,演员们在丝竹乐的伴奏下,接唱《膀蟹歌》等民间惺歌。至此,观众兴高采烈,掌声四起,往往一曲接一曲欲罢不能。在偏僻的山乡,《龙凤灯》为乡民们庆贺新 春佳节带来欢乐。   船 灯   船灯是以船形灯为道具,舞蹈和音乐相配合而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船灯的制作,是以竹篱或木条制成一个长约3米,宽约l米余的船形骨架。中间扎成一座四方立体如同画肪、内能站人扛船体的船舱架。然后将船体蒙上白布,画上水波纹图案,且布长需过船底,以遮盖船内人员脚掌。画肪舱架,也以白布或彩纸粘贴。前后开舱门,左石开小圆窗。四周挂上小灯笼、小流苏、彩花、彩珠和人物纸塑等。船窗、舱门二侧都贴吉祥楹联。舱内和外四角装上彩灯,点以蜡烛。有的还自船舱顶至船尾顶,加搭建一彩布平顶船篷。篷边也饰以彩带、流苏、小灯笼之类。整个船体十分精致美观。   表演时,一年轻力壮的男于,藏在船舱内靠安装的挎带肩扛起船灯,承受整个船的重量,并不停地左右、前后摇摆,表演船在各种水情的江河中航行。船头船尾各一人。船头一人扮丑角叫艄公,船尾一人扮且角叫艄婆。两人各持画桨摇船,有时艄婆不划桨而打扇花,边行,边唱,边舞。其唱词大都固定,有时也即兴而作,间有道白,内容疚谐可笑。舞蹈动作,有摇船、逆水行舟、拖船、上滩、下滩等。此外,还有乐队,配合船灯吹奏一些固定的民间小调,如《八板头》、《尾子》、《渔家乐》、《过江龙》等。有的乡镇随着船灯,还有扮咸《西游记》、《白蛇传》、《水游传》等的古装人物,边行进边表演一些简单剧情动作,有的表演一些如猪八戒、济公和尚、时迁偷鸡等丑角动作,和周围观众逗乐。到了表演地表演时,先演船灯然后演一些《补缸》、《王婆骂鸡》、《卖花线》、《大小争风》等船灯小戏。这些船灯小戏,篇幅较短。角色较简轧 一般为一生一旦或一丑一且。有特定的戏剧人物。戏剧情节较为牢纯,大多以男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