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适性逍遥的生命哲学.doc
莊子適性逍遙的生命哲學
——從太史公曰:「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說起——
碩二陳錦湧 85.12.01.
一、前言:
太史公云:「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而「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蓋「老子深遠矣」 。其後,莊子學歸老子 ,「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 ,乃欲「洸洋自恣以適己」 。
史公所言,固能賅括老莊思想之大義。而莊子適性逍遙之生命哲學,更為後世所忻嚮與志慕。唯吾人將何以共臻聖境,以明至人之心,而能使生命藝術化,「呈現藝術性的人生」 ,適性而逍遙呢?則是本文論題之目標。
二、道是萬物之存有論的原理
老子《道德經》玄妙深微,標舉「道」、「德」 的世界中,萬物「常自
然」 而順性自為。蓋「道法自然」 ,以無為無執而順任萬物之自生自為。
而莊子得老氏之微旨,以「道」為萬物之存有論的原理 。他說: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
,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吾人於理解本段文字之前,必須辨明「道」與「萬物」之關係,以確立莊子言「道」之本義所在。
<知北遊>云道之「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
」、「在屎溺」 ,是謂道具普遍性。唯此普遍性之所以然者,並非從“實然
”層面以論道之創造生成萬物。換言之,道非客觀實有的實體,為在萬物之時間上的先在身分。否則萬物之有相害違道,背反自然之事實,將無法說明萬物於此“應然”層面之脫離“實然”法則;而此當非莊子思想所允許。反之,此普遍性之成立理由,乃從“應然”以論“實然”,從至人之主體境界中,以「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的通達智慧,成全「無物不然,無物不可」的自然世界。而此自然世界乃是超越了「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 的物議破壞,而為再次和諧的自然世界,賦予以價值性的意義。
如上述,道通為一的和諧世界,乃在至人(聖人)的主體境界所呈現,故
「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 ,以成全萬物的適性自為。莊子云: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百骸
,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如是
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
至人「真宰」、「真君」之生命主體,通過「喪其耦」、「吾喪我」 的修養工夫,打破物我之隔限。並在「天籟」自然無為的境界中,因順萬物之自然獨化,呈顯一存有論的同體肯定。
唯此「天籟」之存有論的意義,必須在「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的生命境界中,方可有真實的理境存在。故知「天籟」者,乃“道——萬物——聖人”之一體呈現,是聖人主體實踐所體現之存有的同體肯定。而此一道化的世界,即是「聖人自然無為之境界的客觀化」 。進而言之,此「道」之理境,是莊子心中理想世界的描寫,而亦當是存在世界的本真面貌。故前引<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云云者,宛若具有本體宇宙論的意義,而其實僅有形式上的意義,其實義乃主體修證所呈現之境界型態的客觀化表達。 復次,此理境為莊子所體悟而顯,卻非莊子所獨專,蓋道之真實,本自常在。故而莊子反省此理境(本然和諧的生活世界)之失落,痛切於「道惡乎隱而有真偽?」「道惡乎往而不存?」 是知「道」者,主體之超越絕對,而與物無待無對,為一形上之理則。<大宗師>中對道的描述,須從道對萬物而言具有形而上的先在性,進行理解,而非時間上的先在性。
三、心齋、坐忘是回歸常道的實踐工夫
老子認為可道之道,可名之名,皆非常道,皆非常名。常道常名者,所以
指涉存在世界之本真。老子反省此一萬物共生共長之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其所以和諧不復,常泰難再者,要在心知之執與情識之迷;因執而造作,因迷而牽纏。此種亂象,至莊子之世而更形惡劣。唯諸家“物論”——所提之改善存在世界的見解,在莊子看來只有相對性的意義,且又互詰彼非,自是而不能化,並不能
回返「常道」之世界,自亦不能體認「天籟」自然之精神,而適己順性之逍遙世界,自由無待之常然自足,便不能希求於諸家“物論”所提出之存有論(改善存在世界)的觀點。
但莊子所以達成萬物存有之同體肯定,回歸常道世界之本然和諧者,不在另立一套物論 ,而是要超越各家物論的相對性,以及概念爭辯的無窮追逐,從反省物論言說對天籟道化世界的破壞 ,而促成反省主觀執著才是問題的病根。故莊子云: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無窮
,非亦一無窮也。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怀旧红色经典话剧剧本.docx VIP
- 基恩士线激光说明.pdf VIP
- 黑猫英语分级读物:中学A级1《黑骏马》译文.docx
- 丹佛斯压缩机简介.PPTX VIP
- 新型保温材料在大型LNG储罐中的抗震性能评估.docx VIP
- 2026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26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闸门启闭机系统.ppt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13299-2017 YE4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450)》.pptx VIP
- 《UL线材标准》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