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厚教授论湿证在皮肤病中的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药.docVIP

徐宜厚教授论湿证在皮肤病中的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宜厚教授论湿证在皮肤病中的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药.doc

徐宜厚教授論濕證在皮膚病中的表現以及相應的治療方藥 林志秀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醫學博士) 徐宜厚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中醫皮膚科專家,從事中醫皮膚科工作逾半個世紀,對許多常見的疑難性皮膚病的診治具有獨到的見解,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徐老不但臨床療效卓越,且醫德高尚,在中醫皮膚科領域享有盛譽,一直以來深得同道和患者的讚譽。徐老每於臨證之餘,勤於筆耕,將其對中醫皮膚病的理論闡析及臨床診治心得編輯成冊,至今已付梓出版的專著超過十部,其中影響較大的專著有《皮膚病中醫診療學》、《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徐宜厚》、《手足皮膚病的防治》、《皮膚病針灸治療學》、《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徐宜厚皮膚病臨床經驗輯要》、《徐宜厚皮科傳心錄》、《中醫皮膚科臨床手冊》、《性傳播疾病中西結合診療》、《結締組織病中醫治療指南》及於倫敦出版的英文版《中醫皮膚病學》等。另外,他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專題文章數十篇,這些皮膚病專著專論不啻是後學者進入中醫皮膚科領域的敲門磚和提升臨證水準的墊腳石。毫不誇張地說,徐老對當代中醫皮膚科的發展貢獻良多,是現今中醫皮膚科領域中最有影響的臨床專家之一。 【關鍵詞】濕證治療方藥名醫經驗徐宜厚 徐老治療皮膚病十分注重辨證論治,尤其強調對皮損特徵的辨別,並通過審察證候,確定引起皮損的病因,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和處理,做到有的放矢,因而常常能獲得很好的臨床療效。徐老辨證論治皮膚病的豐富臨床經驗已見於其眾多文獻著作中,本文擬就徐老從濕邪致病的角度探討濕證在皮膚病中的臨床表現,診治過程的辨證分型和相應的治療方藥做一較為系統的介紹,冀望讀者能從中領悟到徐老在診治皮膚病方面的靈活思路和可貴的臨床經驗,相信對提高我們治療皮膚病的臨床療效有所啟迪和裨益。 1 濕證在皮膚病中的表現以及相應的治療方藥 1.1 濕熱證: 病因病機和常見病證:濕熱證為濕和熱結,相因為病。濕熱為許多皮膚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濕熱搏結於肝膽經而發於胸脅等處的帶狀皰疹;發於乳頭的乳頭濕疹;濕熱流注於下焦的陰囊濕疹,陰汗等;濕熱流竄於肌膚的脂溢性皮炎,油脂溢出症,脂溢性濕疹;濕熱上熏於頭面則可見痤瘡,脂溢性脫髮等。 相應治療方藥精選: 1.1.1 肝膽濕熱證:方選薛氏加味龍膽瀉肝湯(龍膽草、車前子、當歸尾、通草、澤瀉、黃芩、甘草、山梔子)。 1.1.2 濕熱蘊脾證:方選瀉黃散(石膏、黃芩、藿香、防風、甘草),或清熱滲濕湯(黃連、黃柏、茯苓、澤瀉、蒼朮、白朮、甘草)。 1.1.3 濕熱薰蒸頭面:方選千金甘露飲(枇杷葉、生熟地、天麥冬、黃芩、石斛、綿茵陳、枳實、甘草)。 1.1.4 濕熱流注下焦:方選大分清飲(茯苓、澤瀉、通草、豬苓、枳實、車前子、山梔子),或茵陳飲(綿茵陳、山梔子、澤瀉、青皮、柑橘、甘草)。 1.2 濕毒證 病因病機和常見病證:濕邪鬱滯,阻遏氣血,日久化熱成毒,熱盛則肉腐,故臨床症狀表現為皮膚紅腫腐爛,越腐越癢。常見病症如腳癬感染、癬菌疹等均屬濕毒致病。 相應治療方藥精選:方選導水茯苓湯(赤茯苓、麥冬、澤瀉、白朮、桑白皮、紫蘇葉、檳榔、木瓜、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以祛濕解毒。 1.3 寒濕證 病因病機和常見病證:蓋因水之於濕,同源而異形。若患者素體脾陽虧虛,運化失司,濕濁內生,則寒濕互結而為病。若寒濕之邪流竄四肢,則可發生諸如掌蹠膿皰病,汗皰疹和腸原性指端皮炎等皮膚病。 相應治療方藥精選:寒濕在頭者,選用芎術散(川芎、附子、白朮、桂心、甘草);四肢寒濕者,選用七味滲濕湯(蒼朮、白朮、茯苓、橘紅、丁香、乾薑、甘草),或用佐關煎(厚樸、陳皮、山藥、扁豆、豬苓、澤瀉、乾薑、肉桂、炙甘草)。值得一提的是,徐老運用溫陽健脾藥時主張炒用,認為炒過能增強溫中祛濕的功效。 1.4 濕痰證 病因病機和常見病證:素體形體豐腴,尤以脘腹部隆起居多,如單純性肥胖症。又有喜食肥甘醇酒之物者,每易導致濕痰內生,壅阻經絡,進而出現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嚴重危害身體健康。 相應治療方藥精選:選用本事神朮丸加減治療(蒼朮、生芝麻、大棗)。 1.5 暑濕證 病因病機和常見病證:暑夏時令,上合天之熱氣,下蒸地之濕氣,合而化為暑濕之邪,暑濕流溢肌膚,則可引發暑癤等皮膚病。 相應治療方藥精選:方選澹寮六和湯(人參、半夏、杏仁、砂仁、藿香、赤茯苓、木瓜、扁豆、甘草)。 1.6 酒濕證 病因病機和常見病證:酒乃大辛大熱助濕之品,過飲引則損傷脾胃,困阻運化,致酒濕內生;酒濕之邪,若內留胃腸則煩燥嘔吐,甚則出現中毒內陷,出現如神智恍惚迷糊等症狀;若外達肌膚,則見顏面頸項乃至周身皮膚紅斑焮熱瘙癢,如酒性紅斑。 相應治療方藥精選:方選葛花解醒湯(木香、人參、豬苓、白茯苓、白朮、神曲、澤瀉、白豆蔻,青皮、砂仁、橘皮、乾薑、葛花),或海藏五飲湯(旋覆花、人參、橘紅、炒枳實、厚朴、半夏、茯苓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