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传染与免疫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icrobiology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 传染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第一节 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一、传染与传染病 疾病 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体内或体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复杂且有特征性的病理状态,称为疾病。 传染 是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传染病 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这就是传染病。 一、传染与传染病 传染的结局 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按病原菌、宿主与环境三方面力量的对比或影响的大小决定着传染的结局有三种: ① 隐性传染,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伤,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基本不表现临床症状。 ② 带菌状态,病原菌与宿主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菌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 ③ 显性传染,宿主免疫力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受到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 病原体 (二) 宿主的免疫力 (三) 环境因素 (一) 病原体 病原体的数量、致病特性和侵入方式是决定传染结局的最主要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病原体的致病特性差别很大,以细菌性病原体为例,介绍其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门径三方面在引起传染病中的作用。 1 毒力 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对细菌性病原来说其毒力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散蔓延,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一般归结为侵袭力和毒素两方面。 (1) 侵袭力 指病原体所具有的突破宿主防御功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 ① 吸附和侵入能力 菌毛在吸附中起主要作用。 ② 繁殖和扩散能力 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的繁殖和扩散能力,但主要都是通过产生一些特殊酶完成的。 ③ 抵抗宿主防御功能的能力 种类很多,如产生溶血素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产生A蛋白,与调理素相结合后,可抑制白细胞对已调理细胞的吞噬。 (1) 侵袭力 透明质酸酶:可水解机体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引起组织松散、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原体迅速扩散,因而可发展成全身性感染。 胶原酶:能水解胶原蛋白以利于病原体在组织中扩散。 血浆凝固酶:能使血浆加速凝固成纤维蛋白屏障,借以保护病原体免受宿主吞噬细胞和抗体的作用。 链激酶:能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使之变为血纤维蛋白溶酶,可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凝块水解,从而有利于病原体在组织中扩散。 卵磷脂酶(α毒素):可水解各种组织中的细胞,尤其是红细胞。 (2) 毒素 ① 外毒素 是病原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类毒性蛋白质,主要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具有极强的抗原性。 类毒素:是细菌的外毒素用0.3~0.4%甲醛进行化学处理后仍保留着原有抗原性的生物制品,注射机体后,有免疫功能,可诱导产生抗毒素。 外毒素→脱毒(0.3~0.4%甲醛)→类毒素→免疫动物→抗毒素 (2) 毒素 ② 内毒素 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外层(外膜)组分,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在活细菌中不分泌到细胞外,仅在细菌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释放。 内毒素的检测方法——鲎试剂法 (2) 毒素 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特性 2 入侵病原体的数量 因不同致病菌的毒力和生长、繁殖条件的差别,故引起其宿主致病所需的个体数量也不同。 如: 伤寒沙门氏菌:108~109个/宿主 霍乱弧菌:106个/宿主 痢疾志贺氏菌:7个/宿主 3 侵入门径 (1) 消化道 是各种病原体侵入人和动物宿主最常见的门径。易侵入消化道的病原有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以及若干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和肝炎病毒等。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病原体,都具有抗唾液和其它消化液中不同酶的作用。而且能耐胃内的高酸度。 (2) 呼吸道 部分病原体对呼吸道具有特异亲和力。 (3) 皮肤创口 (4) 泌尿生殖道 (5) 其他途径 如胎盘、产道等 (二) 宿主的免疫力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当它们与同样的病原体接触后,有的患病,而有的却安然无恙,其原因就在于不同个体间的免疫力不同。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在正常条件下,它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条件下,它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