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VIP

[套卷]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套卷]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 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上都有创新,秦代达到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民族统一、 文字统一、疆域统一,由此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国文明。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直到今天。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 我们的原生文明时代将近三千年。在这近三千年中,每个时代都有巨大的文明跨越,都有强烈的文明创造精神,都推动了中国古典文明的巨大发展,直到我们建立了伟大的统一文明的国家。惟其如此,原生文明是我们文明跨越的根基,原生文明时代是我们今天可以汲取文明跨越经验的最重要历史时期。 (2012年3月24日《文汇报》,有删改) 1. 下列有关“中国原生文明”的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原生文明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都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方面进行创新。 B.战国时代法治文明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内容,秦国因此而强大,并进而统一了中国。 C.中国原生文明在秦时发展到了最高峰,形成了至今仍在不断完善的统一的中国文明。 D. 原生文明的创新性,不仅推动了中国古典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今天可以汲取的经验。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以时间先后为序论述了中国原生文明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春秋战国时代原生文明的基本特质。 B. 第一段概括中国原生文明经历了七个时代;紧接着第二段以五帝和夏商周时代为例, 强调每一个时代都在践行着“大一统”。 C.第四、五两段分别具体分析了秦帝国“统一国家”和“统一文明”的历史原因,最后强调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是有坚实根基的。 D.第三段先概述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遗产,再以“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为例, 阐明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本原因。 3. 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春秋战国时代将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百家争鸣投入治国实践,至今仍有活力, 我们应继承发扬。 B. 春秋伊始的变革呼声,是人们对夏商周三代以来以国家经济为基础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不满的表达。 C. “天下向一”的思潮和战国时期趋向于统一的历史实践,都说明了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丈的必然。 D. 秦亡后,秦完成的“统一文明”仍能传承两千余年的事实说明,“统一文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 视:眼神 B.范阳卢辩见而异之 异:奇异C.帝览而嘉之 嘉:赞美D.尚希素有足疾 素:向来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国家则不亏粟帛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周文王以忧勤损寿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尚希童年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十一岁时,他辞别母亲到长安求学,后来范阳卢辩送他进太学学习。 B.杨尚希机警过人,行事谨慎。在为皇帝发丧时,发现尉迟迥表现反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 C.杨尚希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给朝廷和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于是上表建议合并州郡,宣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杨尚希有脚病,皇帝很关心他,让他担任蒲州刺史,因为蒲州出美酒,利于养病。到蒲州后,他做了许多惠民的政事。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6分) 译文:(2)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4分) 译文: 入清溪①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