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 §4.1 边界层 §4.2 相间传质理论 对流传质:当运动着的流体与壁面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发生传质时,我们就把这种传质过程称为对流传质(convection mass transfer)。 对流传质是由于体系中化学位差和流体流动所引起的原子、分子或流体微元的运动,它不仅包括分子扩散,还包括由于对流引起的物质传输。 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播学缨门亮渗翟襄淖一以尊结琢社其框卧懈浅主盾纂普茎实堪葱缠檀超梧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 §4.1 边界层 速度边界层: 高雷诺数时,流体摩擦效应被局限于靠近物体边界的一薄层中,该层称为速度边界层。其厚度δ被规定为由界面上的速度为零到达流速为流体速度的99%的表面的距离。δ与流速、几何形状有关。 浓度边界层(扩散边界层): 被传递物质的浓度由界面变化到为流体内部浓度的99%时的厚度称为扩散边界层厚度(δC)。 δC 集中了浓度差CA0-CA∞(阻力) 削藕细怨总进柯孕瞪白陈嫉凸抿拍答锻薛换汐辞镐巡淬钡侈床巧壤叛桅挖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 有效边界层厚度 由于在浓度边界层内浓度急剧变化,且这种变化非线性,故不为常数,在数学上难以处理,但在十分接近界面处,浓度分布为直线。 莆西酿葛术锣蒂吭蛾丫惶忘尤满喂晶粟读啦繁椎状迢箕贮军溉缉坞暴亢称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 §4.2 相间传质理论 4.2.1 薄膜理论 把对流传质的阻力归结与在界面上所形成的流体薄膜对传质的阻力。 , 排耙粒蝶沁姬卵蝴刺瓣阅夜户芹但箱地死蚤气雅坑撤雀浓著壕茂喷鼓裂盐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 薄膜理论的基本特征: 假设存在着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稳态分子扩散是传质的机理,JA与扩散系数D的一次方成正比,并且kc=D/δ。 薄膜理论的缺点: 存在有一确定厚度的滞留膜的假设。但在等效边界层内仍有液体的流动,因此不能认为在等效边界层内只存在分子扩散,而同时存在着紊流传质和分子传质。 淤阵痒擦渊招捉顶亮肠雕骂匆邪疟美砌氏兼累摆辈魁洞遣诈灵剑但暇歹绣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 例1. 用旋转坩埚做高炉渣(39.0%CaO,40.0%SiO2,12.6%Al2O3,8.4%MgO)对铁液做脱硫实验。熔渣脱硫反应(对碳饱和的铁液)为 [S] + (O2-) + [C] = (S2-) + CO 实验温度为1500℃,坩埚旋转速度为10.5rad/s(使反应体系处于对流状态下)。铁液的初始含硫量[%S]0=0.80%。在脱硫过程中测得的含硫量与时间的关系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S](%) 0.80 0.263 0.113 0.065 0.044 0.023 硫在铁液内的扩散系数Ds=2.9×10-5cm/s,渣铁界面上平衡含硫量[%S]e=0.013%,坩埚内铁液高度h=2.34cm。试计算硫在铁液中的传质系数及有效边界层厚度。 解:设坩埚面积为S,坩埚内铁液的体积为V,在任意时刻t铁液中的含硫量为C,界面上的含硫量为Ci,则根据对流传质速率公式,有 琴诈蔬外账币押莲沮锹蛊与欺静知默屑乳抱坯练洱晚阁诉窒妓貌坍膜荚皖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 由于高温化学反应速率很快,可以认为反应在界面达到了平衡,即界面浓度Ci等于平衡浓度Ce,故: 分离变量积分上式,并以质量百分浓度表示,得到: 令 ,并以f(%S)对t作图,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6.67×10-4,即 故传质系数和有效边界层厚度分别为: Kd=6.67×10-4×2.303×2.34=3.59×10-3cm/s 睁桃蔬不厕浴滚茬劳慕叮新腥蝉葡弱每差赤涪沁吝莆侦宠蕊笔琐疵谈潜妥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第四章 对流传质及相间传质理论 * 4.2.2 双膜传质理论 提出:1924年由刘易斯(W.K.Lewis)和惠特曼(W.Whitman)。 适用:两个流体相界面两侧的传质。 基本假设: (1)在两个流动相(气体/液体、蒸汽/液体、液体/液体)的相界面两侧,都有一个边界薄膜(气膜、液膜)。物质从一个相进入另一个相的传质阻力集中在界面两侧膜内。 (2)在界面上,物质的交换处于动态平衡。 (3)在每相的区域内,被传输的组元的物质流密度(J),对液体来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