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铁面御史陈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铁面御史陈表

陈表(公元1490-1573年),字献忠,号草池,玉溪北城人。幼年好学,胸怀壮志,深得父亲陈孔易的钟爱。陈表15岁时到晋宁盘龙寺读书,勤奋刻苦,因他的成绩优异,获“一等食廪饩”待遇。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举人,时年27岁。 第二年又参加“会试”落榜。当时,他父母已年老,加上家境贫寒,没有条件再考了,为解决生计,便到四川南溪县教书谋生,并任“教谕”。陈表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对学生教诚爱深。在南溪从教六年,深受学生和当地名流的崇敬,给他的道德文章以很高的评价。说他“讲文学必根道学,学方有本;做经师不愧人师,师乃可宗。” 明嘉靖二年(1523年),陈表由南溪赴京参加会试,进士及第,时年34岁。消息传到玉溪,官民一片欢腾, 奔走相告。新兴州的人民群众都引以为骄傲,因为他是新兴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对新兴的历史发展具有“肇启人文”的促进作用,同年被授任四川汉安县知县。嘉靖四年(1525年)陈表父亲去世,按封建制度的规定,他回到玉溪奔丧“守制”。不久母亲也病故。他在家守制期满赴川,改任四川云阳县知县。那时朝政腐败,贪官污吏与土豪劣绅互相勾结,巧取豪夺,搜刮民财,鱼肉百姓,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那个污浊的社会里,陈表一身正气,做清官,做好官。他在四川任知县期间,严惩土豪地霸,奖励农业生产,政绩十分突出。在明代贿赂公行的腐败官场,像他这样的好官实在难得。由于他的政绩突出,深得民心,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个权力,责任都很大的职务。他的任务是考察监察官吏德能言行,调查州县狱讼,凡地方军,政,商,民大事他都有权过问。第二年,又受命为钦差大臣,“持节”巡按直隶(今河北),淮阳(今河南郑州,这里泛指河南)等地政务。他作为皇帝的代表,凡所到之处,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激浊扬清,不畏权势,敢于惩治残民肥己的贪官污吏,热情解救患难的平民百姓。陈表以“洗冤泽物”为己任,即为弱者,善者昭雪冤狱,把朝廷恩惠像雨露滋润万物一样施于百姓,言出行随,说到做到。 陈表巡按到淮阳(今河南沁阳县),当时的淮安太守是朝中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执政(宰相)夏言的侄子,他以权倾中外的叔叔作靠山,有恃无恐地搜刮民脂民膏,贪赃枉法。历届巡按明知他贪婪暴虐,但慑于夏言的权势,都不敢过问。陈表来到淮安,就有好心人劝他少管闲事,以免和夏言结怨引火烧身。陈表没有接受劝告,反而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他说:“吾今代天巡狩,讵可容私。……非种不除,如其生灵涂炭何!吾职宁休,民害必除。”他这种嫉恶如仇的态度,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敢说敢做的气魄,一时广为传颂,人们称他为“铁面御史”。在代天巡狩期间,他还把在各地发现的德才兼优的人才推荐给朝延,为国家“拔擢英才”。这种为国家选贤,荐贤,提拔后人的胸怀,在封建社会官吏中实属难能可贵。陈表铁面无私,惩治腐败的行动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但其本意则是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着想。按理,他应该得到朝延的支持。但是嘉靖皇帝是一位不理朝政,不见大臣,既淫乐无度又崇佛信道的昏君,朝中大权长期被夏言,严嵩父子操纵着。他们排除异己,培植亲信,明争暗斗,党争激烈,致使倭寇犯境,兵变频繁,贪官酷吏肥私扰民,所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嘉靖在位的几十年,成为明代历史上“世无宁日”的时期。当然,受害最深的还是平民百姓。陈表“代天巡狩”,雷厉风行地惩治淮安太守,这就直接冒犯了夏言,为夏所不容,必欲除之,所以仅在任一年就以“忠直见忤”而削职罢官,时年47岁。“代天巡狩”是陈表仕途的顶峰,也是他仕宦生涯的终点。 陈表被罢官以后,到江南过漫游生活。嘉靖十七年(1538年),他49岁,因思念家乡,毅然“自楚归滇”。归途中写了十余首诗,借以抒发他脱离污浊,险恶的官场,得与故乡亲人团聚的喜悦和壮志难酬,忠而见疑,横遭排挤的愤激心情。在《兴福寺少想次陈尹子》诗中他写道:“尘苦当于何处谢,归来莲社领青山。”陈表用莲社典故,一指明朝官场是肮脏之地,二指只有故乡新兴才是佛所说的极乐世界(净土),从而表明他对明朝腐败政治的厌恶和对故乡的由衷热爱。最能集中表达他悲愤不平心情的是《喜晴二首》之二: 楚郊晴且静,兰水长新霖。 松雾含龙势,竹风弄凤音。 壮怀今日负,幽赏古人心。 宦辙多年寂,归怀对酒深。 陈表回到新兴后,就像笼中鸟归到旧林一样惬意,并决心为家乡多做好事。他为家乡办的实事中,最突出的有两件:一是兴办学校。嘉靖二十年(1541年),即他回家乡后的第三年创办了“革池书院”,邀其学生吕淮和他一起在书院讲学。当时新兴虽建有文庙,但未设官办州学。学生应试,州城北面的要到晋宁,南面的要到0峨(峨山)。无论向南向北,都有高山阻塞,交通不便。陈表回玉溪之前,知州杨杰已多次上疏朝廷,申请建学,但主管部门借口事关重大,一直拖延不予批准,还多次驳回杨杰的上疏为了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