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杨氏干涉实验
光波通过相干长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相干时间?t。 由相干长度的定义可推知,同一光源在相干时间?t内不同时刻发出的光波可以产生干涉,这种相干性称为时间相干性。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4 条纹的对比度 4.2 光源非单色性——时间相干性 当两光波振幅相等时,K=1; 两光波振幅差越大,K值越小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4 条纹的对比度 4.3 两相干光波振幅比的影响 可以将两光束干涉的光强表达式写为 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不仅与位相差δ有关,也与光波的振幅比(由K反映)有关。 因此干涉条纹记录了两个相干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光学全息术的原理。 杨氏干涉实验 P S I D o S1 S2 d r1 r2 双缝 单缝 屏 干涉条纹 光强分布 点光源 条纹间距e 条纹的对比度: 三个因素: 光源大小 光源的非单色性 两相干光波的振幅比 时间相干性问题产生来源:光源的非单色性,光谱扩展,有限的波列长度。可由三种等价量描述: (1)相干长度(波列长度)Lc (2)相干时间?t,光源辐射一个波列的时间 (3)光源的光谱展宽 Δ λ 或 Δ ν 。 一般情况(求e) 临界情况 (已知b,求βM、dM;已知d,求bM) *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白光下的肥皂膜 白光下的油膜 3.1 实际光波的干涉及实现方法 3.2 杨氏干涉实验 *3.3 分波前干涉的其他实验装置 3.4 条纹对比度 *3.5 相干性理论 3.6 平行平板产生的干涉(等倾) 3.7 楔形平板产生的干涉(等厚) 3.8 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3.9 平面干涉仪 3.10 迈克耳孙干涉仪(等倾、等厚) 第三四章 光的干涉 4.1 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4.2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4.3 多光束干涉原理在薄膜理论中的应用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概述 干涉现象就是指这两束光在重叠区内形成的稳定的光强分布。所谓稳定,是指用肉眼或记录仪器能观察到或记录到条纹分布。 实现干涉时光波应满足的条件: 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 1 实际光波的干涉及实现方法 1.1 相干条件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由经验我们知道,自然条件下两个光波相遇时,是不会出现的光强度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干涉现象的。 位相差条件 两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光波叠加,任意点P光强: 实际普通光源发出的是一段段有限长度的光波列(持续时间约10-9s) S1 S2 P 观察时间τ内,P点光强平均值为: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1 实际光波的干涉及实现方法 1.1 相干条件 稳定的光强分布 I取决于积分项,现讨论两种情况: (1)观察时间τ内,相位差δ无规则变化,积分项 不出现叠加区域内光强有规律的变化,即不产生干涉。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1 实际光波的干涉及实现方法 1.1 相干条件 (2)观察时间τ内,相位差δ恒定,积分项 光强I随两光波的位相差做周期性变化,即产生干涉。 光波产生干涉必要条件: ① 频率相同; ② 振动方向相同;(或夹角很小) ③ 位相差恒定。 补充条件:考察点处的光程差光波波列长度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1 实际光波的干涉及实现方法 1.1 相干条件 不相干(不同原子发的光) 不相干(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 ∵ 两类光波分离方法: ① 让光波通过并排的两个小孔,或利用反射和折射把光波前分割为两个部分 ——分波前法② 利用两个部分反射的表面通过振幅分割产生两反射或透射波 ——分振幅法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1 实际光波的干涉及实现方法 1.1 光波分离方法 p S * 分波面法 分振幅法 · p 薄膜 S * 波传播到某一位置处等相位面组成的曲面称为波前 人物传记 第三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仪 Thomas Yong(1773―1829)英国物理学家,考古学家,医生。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1773年6月13日生于米尔费顿,曾在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和格丁根大学学习,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巴黎科学院院士。1829年5月10日在伦敦逝世。 ? Yong在行医时就开始研究感官的知觉作用,1793年写了第一篇关于视觉的论文,发现了眼睛中晶状体的聚焦作用,1801年发现眼睛散光的原因,由此进入光学的研究领域。他怀疑光的微粒说的正确性,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孔及双缝干涉实验,首次引入干涉概念论证了光的波动说,又利用波动说解释了牛顿环的成因及薄膜的彩色。他第一个测定了7种颜色光的波长。1817年,他得知A.J.菲涅尔和D.F.J.阿拉果关于偏振光的干涉实验后,提出光是横波。他对人眼感知颜色问题做了研究,提出了三原色理论。他首先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2年第四期失智症家属照顾训练班-台湾健忘天使关怀协会.ppt
- 103年代理教师作业讲习.ppt-处务公告-花莲县政府教育处.ppt
- 103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一般警察人员考试四等考试消防警察人员类科.doc
- 100道青菜作法.ppt.ppt
- 103年第三期失智症家属照顾训练班-台湾健忘天使关怀协会.ppt
- 103年第八期失智症家属照顾训练班-台湾健忘天使关怀协会.ppt
- 103年第五期失智症家属照顾训练班-台湾健忘天使关怀协会.ppt
- 103.08.15医疗辅具说明会.ppt
- 103学年度二技申请入学-南开科技大学招生专区.ppt
- 103年第六期失智症家属照顾训练班-台湾健忘天使关怀协会.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