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GO的法制建设与治理变革.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NGO的法制建设与治理变革

中国NGO的法制建设与治理变革 清华大学教授:王名 内容要目 转型中国有哪些NGO? 现行法规体系及其问题 新基金会法规所勾勒的制度框架 社团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新的法制框架及其基本内涵 在新的法制框架下推进治理变革 社会团体:合法注册14万家 民办非企业单位:合法注册12万家 共26万多家 基金会:合法注册1300家 社区民间组织:非注册约20-30万家 农村民间组织:各种形式约200万家 约250万多家 工商注册的非营利组织:约10-20万家 境外在华资助型NGO:约百余 境外在华项目型NGO:约千余 境外在华经济类NGO:约千余 境外在华宗教宗教类NGO:约百余 中国民间组织法规的沿革 1932年《民众团体组织法案》:例举登记许可 1950年《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人民团体、社会公益等六大分类 1988年《基金会管理暂行办法》、《外国商会管理暂行办法》 1989年《社团条例》:双重管理、限制竞争、清理整顿 现行法规体系的构成 关于社会团体的登记和管理: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七章40条 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199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六章32条 关于公益捐赠、受赠和减免税: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六章32条 关于公益资产运作和信托管理:2001年 关于公益信托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六章 公益信托)共15条 现行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社限制:对公民自由结社而言设置了高不可攀的进入门槛和条件 存在空白:对于境外在华NGO农村和社区组织,尚无法规 禁则过多:限制竞争,禁止地域分支,取缔未登记社团等 责任不清: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职责重复且不独立、无约束 裁量权大:行政机关对不予登记掌握过大的裁量权 监管薄弱:除业务主管单位监督守法外,只有年度检查 分类管理 区分公募和非公募 区别于社会团体的财产及其运作关注 加强监管 除行政管理,更强调对运作的法律和制度约束 规范治理 对理事会构成、职权、规则等作出具体制度安排 社会监督 明确公开透明原则 强调捐赠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内外统一 适用大陆范围内一切基金会 指导思想 立法目的:保障结社自由,维护社团权益,规范社团行为,发挥社团作用,创造发展环境 基本定位:在现有基础上全面重构,降低门槛,加强监管,为专项立法奠定基础 基本原则 自由结社原则:除法律禁止,一切结社均为合法 内外统一原则:囊括一切社团,包括海外、境内一切会员制组织 统一监管原则:设立统一的监管机构,独立行使监管权 分类管理原则:按照一定标准分类,采取不同程度的监管政策 非营利性原则:明确定义非营利性并作为所有社团的基本属性 公开透明原则:社团的活动按照法定程序公开透明 法无禁止即自由原则:除法律禁止及章程限定,社团活动无禁区 社会监督原则:鼓励公益举报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完善NGO法制框架的三个基本层次 行政法规:基金会、社团、行业协会、民非、等等。 专项立法:非营利组织/民间公益组织促进法 基本法-宪法:关于结社权及其保障、公益财产保护的宪法规定 完善NGO法制的基本内涵 准入门槛设定:结社备案,法人登记,财产公益; 政府监管体制:统一监管,分类对待,内外一致; 政府干预机制: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行政执法; 组织治理模式:制度约束,民主决策,社会监督; 社会支撑形式:公益捐赠、志愿参与,优胜劣汰,社会保障。 让NGO成为—— 中国每一个公民实现结社权,追求社会公正、公益、博爱的志愿之舟! 2004年最后一天,在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召开的会上,你还在提醒大家,绿色流域的于晓刚在坐,我们应该听听他们所承受的不公,我们还将如果再继续“作战”,这一切都是昨天,仅仅是昨天------ 我相信,三十二年来,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天又一天,朋友们在和你相识的短暂里,才有了友谊的永远、永远. ————汪永晨2005年1月8日17:26:《过早的怀念--悼亮中》 天下讲坛2005 2005.1.9 1. 转型中国有哪些NGO? 约2500多家 2. 现行法规体系及其问题 3. 新基金会法规所勾勒的制度框架 4. 社团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 新的法制框架及其基本内涵 5. 在新的法制框架下推进治理变革 实现组织变革 从内部人控制走向公开透明、社会监督 从热心人团伙走向制度化和专业化团队 组建联合舰队 从互不相干、一盘散沙走向相互合作、联合行动 重构与政府关系 努力争取来自政府的各种资源和可能的政策优惠 挤入公共空间,积极倡导,干预和影响公共政策 重塑社会公信 与媒体合作,借助公共媒体塑造良好的公益形象 建立发言人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