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pptVIP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中国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3、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4、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5、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6、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8、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9、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10、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11、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2、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13、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14、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5、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16、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7、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18、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9、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20、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21、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2、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23、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24、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5、何新文:《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6、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7、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8、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29、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0、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本讲重点与难点 1、目录的定义; 2、目录的体制与结构; 3、目录的体裁; 4、目录的类型。 古籍目录学是以目录学原理为指导,研究古籍目录及其发展史的专科目录学,它是整理研究古籍的基础知识,是古籍整理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 目录:目—书目,书目体系,分类的层次结构;录—叙录,概述本书思想内容、学术源流、品评优劣等,学术含量。 我国古代目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诸子百家各自著书立说。 为按照一定的思想目的保存当时的文献典籍,孔子开始文献整理工作,修《春秋》,删《诗》、《书》,订《礼》、《乐》,纂《易》。 在这些整理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目录方法,例如对六经篇目的编次,对《诗经》风、雅、颂的分类,对《书经》、《诗经》的内容、背景“为之作序”、“言其作意”(《汉书·艺文志序》)等。 孔子及其学生整理图书,为《诗》、《书》等经典作序,起到内容提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影响广诸子百家,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以自序的形式,来宣传印介绍自己的著述内容。这些工作都是目录事业的雏形。 六经中,《易经》的《序卦》编次汇总了六十四卦的卦名,是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和内在联系的目录,有的学者认为,古代一书目录录的出现,就是从它开始的。 中国第一部目录出现于汉武帝时代,杨仆奏《兵录》,乃兵书专科目录。 汉代刘歆所编撰《七略》形成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分类体系,把所收书目分为6大类和38个小类。 《七略》所附的分类体系虽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文献分类法,但它首创了类目,也是类分书目的一种工具。《七略》已佚,遗制见《汉书.艺文志》。 古典目录的体制 古代目录的结构是由组成目录书的基本要素决定的,大致有名目、小序、解题和附注四个部分。这几个部分既互相联系,构成不同体栽的目录书,又是各自独立的内容,具有不同的编撰方法。 一、名 目 名目是任何目录要著录的一项内容,也是每位读者了解书籍时最先接触的。名目项包括书名、篇卷数、作者三方面。 先秦时代,学者著书不都是先有题目再作文章的,往往是将自己的思想或要表达的意见写出来,文章多了,为了便于使用和记忆,这才逐渐有了书名和篇名,这种先有内容后有题目的情况,到了西汉初期还常有发生。 例如,当时刘邦定天下,吩咐谋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