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诊疗技术(郭剑华).ppt
2、处方 (1)中药处方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明和局剂局方)加减。 方药组成::藿香,白芷、陈皮、紫苏、、甘草、桔梗、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曲、大腹皮、生姜、大枣。 加减法:表寒较重者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里寒重者加炮姜、砂仁去生姜以温中散寒;腹痛较甚者加木香、砂仁以理气止痛;挟食者加神曲、焦山楂以消食化滞;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以渗湿利尿。 辨证论治 一、风寒腹泻:大便稀烂,色淡稍臭夹泡沫,1日泻3至5次或5至6次。肠鸣腹痛,面色淡白,鼻流清涕,咳嗽,咽痒,或恶风寒,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腻,指纹色红。 1、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泻。 (2)推拿处方 推三关、推坎宫、揉外劳、补大肠、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揉合谷、按揉足三里。腹痛肠呜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质差的加捏脊;惊惕不安的加清肝经;发烧较重的加擦耳后背高骨。 (3)单验方 A、荆芥、防风各5克、生姜1片。水煎取汁,分3饮服。 B、藿香、陈皮各3克、生姜1片。水煎取汁,分3次服。 C、生姜3片、茶叶2克。水煎取汁常饮服,日数次。 二、湿热腹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1、治则:清热利湿,安肠止泻。 2、处方: (1)中药处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加减。 方药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加减法:热重加滑石,银花,连翘清热利湿;呕吐者加竹茹降逆止呕;腹痛者加白芍、木香以行气止痛;湿邪偏重,口不甚渴,舌苔厚腻者加苍术、厚朴以健脾燥湿。 (2)推拿处方 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揉大椎 。发烧较重的加擦耳后背高骨及揉大椎。 (3)单验方 B、滑石10克、甘草3克、生山药20克。水煎取汁,当茶频频饮服,日1剂。 A、黄连3克、泡开水半茶盅,用水汁吞服车前子粉3克。日3次。 特别注意: 现代医学根据湿热腹泻的轻重将其分为轻型(单纯性消化不良)和重型(中毒性消化不良)。重型者临床症状皆较重,并伴有显著的全身症状,可由轻型转变而来,亦可急性发病,腹泻一般一天十次以上,便中含有大量水分,患儿食欲低下,并常伴有呕吐、发热等。体重很快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的症状,甚至可危及生命,故在临床上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诊疗技术 郭剑华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概述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若不及时冶疗可危及生命。小儿 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 主要原因之一。 。 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的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 小儿腹泻为儿童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 一、感受外邪 小儿腹泻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风、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腹泻,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使运化不健,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腹泻。 二、内伤乳食 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度, 或突然改变食物性质,或 恣食油腻、生冷;或饮食 不洁,导致脾胃受损伤, 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 而致腹泻。 三、脾胃虚弱: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且小儿生机蓬勃,脾胃负担相对较重,一旦遇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就能导致脾胃受损,使水谷不得运化,则水反而为湿, 谷反而为滞,水湿滞留 ,下注肠道而为腹泻。脾胃 虚腹泻若反复发作,甚则脾 可及肾而成脾肾阳虚腹泻。 小儿泄泻常用推拿手法 推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揉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 主治:头痛、惊风、发热、烦躁不安。 揉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大椎。 主治:发烧,头痛,咳嗽,项强。 推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边缘,阳池穴至曲池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 主治:气血虚弱,腹痛,腹泻,感冒。 揉外劳 位置:手背部、与内劳宫穴相对。? 操作:①用指揉法,称揉外劳。②用指甲掐,称掐外劳宫。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腸呜,腹泻,痢疾,脱肛。 推大肠 位置:食指挠侧缘,自食指端至虎口呈一直线。?操作:由食指端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程造价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0篇).docx VIP
- 基坑土方开挖及外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12BJ1-1 工程做法(华北标BJ系列图集).doc VIP
- JBT 7538-2016 管道用篮式过滤器.pdf VIP
- 安全生产高处作业.docx VIP
- 新解读《GB_T 23722-2009起重机 司机(操作员)、吊装工、指挥人员和评审员的资格要求》最新解读.docx VIP
- (中级)装饰美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服务方案.doc VIP
- 大型球铁铸件浇冒口设计原理.pdf VIP
- 福建省莆田市南门集团2023年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