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意识与媒体再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族群意识与媒体再现

* *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種族(race)與族群(ethnicity)的分野,這兩個詞往往會被混用,事實上,它們是不同的概念,而定義上也有所不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人類只有一個起源,但卻有不同的表徵,如在頭顱、鼻子指數、膚色、頭髮髮型方面。在表現型(phenotype)上,不同種族之間的差異較大。 美國早期以歐洲移民來美的時間早晚以區別不同族群,而黑人與白人之間則是種族差異,由此可見,族群較強調社會性的差異,而種族間則存在著生物性、血緣性上的差異。舉例來說,愛爾蘭裔美國人與德裔美國人之間是族群的差別,而亞裔美國人與央格魯薩克遜美國人間則是種族的差異。 * 族群一詞乃經過演變而形成的,最初先有種族(race),強調生物性的差異。之後則出現民族(nation)一詞,強調個人的國籍或國族身分。最後才出現族群(ethnicity)一詞,超越了生物性以及國籍的區隔,王甫昌對族群下的定義為:指一群因為擁有共同的來源,或者是共同祖先、文化或語言;而自認為、或者是被其他的人認為,構成一個獨特社群的一群人使用歷史和文化素材來區分自己和別人的差別。 參考資料:王甫昌 (民91)。第一章: 什麼是族群與族群認同? pp 30-84。《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臺大 * 在種族指標下,人們會觀察彼此模式化(即具一致性與預測性)的外在特徵、思考方式或行為特質,藉此界定出自我與他人的分別,並利用這些種族的實體符號來進行分類。舉例來說,中東地區的女性以布蒙面,並且承襲伊斯蘭教的信仰觀念,並表現出該文化中的行為表現,如不吃豬肉、朝聖崇拜等。而印第安人在外表打扮,信仰以及行為表現就與中東地區女性有顯著的不同,而我們便會依照這些不同,來區分不同的種族。 圖片來源: 右:/photos/frozenminds/321390258/ 左:/photos/laeli/350635960/ * 美國白人對黑人族群態度 生理歧視:(Physical discrimination) 不願意親戚或者家族成員嫁娶黑人。 黑人的工作水平、薪資結構與住宅品質,都比白人差,這些都是因為黑人先天的學習能力低落所致。 黑人先天比較不聰明。 種族偏見 (Racial prejudice) 沒有工作倫理與不對結果負責任 非裔美國人總是要求太多 對非裔美國人的許多弱勢族群保障都是多餘的 別人能,你為什麼不能? 生性懶散 * 與種族不同,族群其實是屬於相對性的群體認同,換言之,族群間的差異未必立基於具體客觀的群體差異。不僅如此,我們會賦予族群間一套明確的對比類屬,通常當中存在衝突與對立的關係。一開始族群間會被區分為我群與他群, 甚至會有弱勢與優勢的權力位差。例如,台灣社會存在著本省與外省人的差異、原漢差異,而被界定為優勢族群的群體,可能未必認為自己是一個族群。 參考資料:王甫昌 (民91)。第一章: 什麼是族群與族群認同? (pp 30-84)。《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臺大 * 另外王昌甫認為被界定為弱勢者的族群,其意識裡常包含了三個理念元素: 差異認知:在他們心理會建構一套族群起源的論述,而這套論述未必是根據事實。 不平等認知:認為成員因為其文化或族群身分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優勢者與弱勢者會對此情況抱持不同的解讀,如優勢者會認為他們之所有想有特權是因為他們的個人條件優於弱勢族群。然而,弱勢者對於其處境歸因於種族歧視。 集體行動必要性認知:弱勢者意識到要扭轉情勢必須要有集體行動,首先他們會先判斷集體行動成功機會大小,再衡量是否付諸實行,之後思考激勵族群成員的方法,藉此讓人們覺得自己歸屬到一個有傳統且有未來目標的大社群中,進一步支持族群建構運動以對抗族群歧視。 參考資料:王甫昌 (民91)。第一章: 什麼是族群與族群認同? (pp 30-84)。《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臺大 * 強調族群歷史起源悠久,以及語言文化的獨特性 台灣有多元的族群,除了原住民、閩南人之外,客家人已成為第四大族群。在定義上,客家人並非侷限在生物性上的種族定義,根據我國客家基本法,客家人為:凡是具有客家血緣、客家淵源,或是熟悉客語、客家文化,且自我認同為客家人者,都是客家基本法中所指的「客家人」,可享有法案中規定的各項相關權益。 由此可知,客家人的定義上包括了社會、文化、認同等要素,此時,客家人一詞較屬於上文提到的“族群”概念。 圖片來源:/community/img/PSN_PHOTO/blackjack/f_3985477_1.jpg * 上文我們討論了族群的定義,以及優勢族群如何界定弱勢族群,接下來我們要討論,這些少數族群在媒體中是如何被呈現。Beata Klimkiewicz提出了幾種媒體對少數族群的呈現模式: 本質主義(essentialism):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