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2).docVIP

成才之路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才之路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2).doc

成才之路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2) 1.(2009·广东·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准确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A、B、D三项都是对民国初年新式社会风尚的描述,A项为新式婚俗,B项是新式穿戴,D项是民国姑娘的新式打扮,只有C项是蓄留长辫、埋头苦读、一心准备科举考试的读书者的形象描述。 【答案】 C 2.(2009·福建·16)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 维新变法时中国人已经有了《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政论性报刊,因此首先排除A项。《新申报》采用白话文形式报道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以及一些社团组织的爱国行为,如冲击曹宅、痛打章宗祥、露天演说等,没有报道工人阶级的斗争表现,而且当时中国执政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因此C、D两项也不正确,正确选项为B项。 3.(2010·江苏单科)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男子把自己的意愿告诉父母,父母同意后,由介绍人约男女会晤,男女双方同意后,就约定为婚姻。可以看出这时的婚姻已经尊重男女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故B项正确,A、C两项不正确。材料介绍的是相亲过程,不是婚姻仪式,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0·山东文综·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歌谣反映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破戏台,烂秀才”说明传统习俗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故①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教育文化日渐衰落,故②错误;当时的人们可以抽洋烟,打电话,有了火车站,说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故③正确;材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故④正确。 【答案】 D 5.(2010·福建文综·24)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价格同步变动”,说明福建茶叶收购价的信息很快能够传到上海,这一局面只有选项中的电报能够实现。 【答案】 A 6.(2009·江苏·22)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 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解析】 婚姻观念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时期的婚姻观念受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回答问题(1)要抓住材料一“父母之命……行不通”和材料二“我离婚了,我自由了”这些关键信息,由此判断当时婚姻观念由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回答问题(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