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高职教育转型思考.docVIP

“互联网+”时代中国高职教育转型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时代中国高职教育转型思考.doc

“互联网+”时代中国高职教育转型思考   摘 要: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成为宏大梦想与行动目标,中国工业4.0规划需要中国职业教育2.0版本的匹配;“互联网+”成为先进生产力,与产业、民生深度融合,创造经济发展新生态、国民生活新格局。“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震动尤其大,在战略布局、教育思维、教育对象、教育领域、教育目标等方面发生着改变,“生存困难”成为职教热题。本文着力探讨“互联网+”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思维;教育目标   战略布局:类型而非层次   在很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并非教育的“最低端”层次,而是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匹配度更高、更多学生愿意加入的一种“实用”教育类型。例如: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药技能大赛”,担任监督员工作。在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中药调剂及中药炮制4项比赛中,高职学生娴熟的职业技能令人震撼。来自各地中医院药剂科的专家表示:“中高职学生技能纯熟,但目前医院药剂科更多接受的是技能并不熟练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这反映出中国当前“学历至上”的用人观及高等教育“理论强化、技能弱化”的现状。“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需要匹配高端、精细、规模的职业教育,而其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使其成为中、高、本、硕、博贯通式、一体化的教育类型。   教育思维:平等而非霸权   “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思维变革。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思维,强调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其中,“用户思维”是核心,它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全新的挑战:教育对象再也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而是整个知识传播的中心。教育需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育体系的重新设置。以传统教师为主体的知识霸权观念被颠覆,普遍化、中立化、分科化、累积性的知识观受到挑战。未来知识观将呈现境域化、价值化、综合化、批判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带给职业教育的转型课题至少有四个:第一,境域设计。传统的理论化教学、普遍化技能知识需要向岗位化知识转型。第二,社交分享。传统课堂空间将向社交媒体空间转型,24小时社交媒体的在线分享将成为常态课堂。在网络平台上,教师不再是权威与霸权形象,与学生是平等交流关系。第三,内外融合。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方式,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融合,缩减传统课堂比例,将传统课堂拓展为企业课堂,将传统校园管理模式转型为企业管理模式。第四,开放快乐。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型为探讨式教育,最终过渡到团队整体塑造式教育,营造开放快乐的教育氛围。   教育对象:互联网一代―“97后”   “互联网+”时代,学生就是教育的“用户”。虽然高等职业教育有自己的职业规律与规则,不能盲从“用户需求”。但在信息海量的时代,如果教育固守教师主体地位,那么课堂将普遍面临着“低头族”现象,失去吸引力。以“用户”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变并非一味迎合“学生”心理,而是从“学生”心理出发,挖掘适应新教育对象的创新教育内容与方式。2015年的大学新生普遍为1997年生人。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普及元年,即未来的职业教育对象是典型的互联网一代,他们具备上述的所有互联网思维,加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又为“97后”打上了粉丝思维、焦点思维、第一思维、碎片化思维、快一步思维等移动互联网思维标签。这些思维方式决定着“97后”对教师的“偶像”要求,对知识碎片化学习期待,对知识获取快捷性期待,对知识简约性期待等。以粉丝心理来分析,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已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加多元与复杂,包括形象要求、人格魅力期待、社交分享、情感诉求等。过去教师普遍擅长45分钟的“满堂灌”,将庞大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用较为复杂方式传递给学生。而崇尚简约化与娱乐化形式的“97后”,他们更期待在故事中获取知识、在简约中收获深刻。如何把45分钟的教学凝练成简单的“焦点”?这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既要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又要研究“97后”群体的需求,还要从需求出发用娱乐化方式引领“97后”技能与素养的双重提升。   教育领域:“互联网+”传统   2015年7月6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发布。“互联网+”从概念提出到正式进入具体落实阶段,明确了重点发展的11个领域: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意见》指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这一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