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探析.docVIP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探析.doc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步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高速融合,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是日新月异。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本质从未改变,不能舍本逐末。从古至今,教育的内涵一脉相承,“教”和“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实现的。作为高校,虽然互联网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如何形成高效率、收实效的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模式,如何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家校联合;家教家风;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267-03   近年来,高校危机管理事件频发,管理效率、管理模式有待改进,因此高校必须改进其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而且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参与配合。教育始于家庭,在于父母所给予的关注和陪伴。时代产物在快速更新换代,对于90后、00后大学生来说,身心的成熟程度并不一定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因此家长参与到大学生管理中必不可少。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高速融合,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是日新月异。在该背景下,作为高校,虽然互联网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平台,但如何形成高效率、收实效的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模式,如何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互联网教育的本质   “互联网+”作为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这样一个教育形式和途径高速变革的态势,给高校的大学生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新产品,实现家校联合教育,促进大学生在关键的人生阶段成人与成才同步实现的育人理念。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但人们兴奋的点是“互联网”这层外衣,脱去外衣之后,互联网教育的真正内核还是要落实到“教育”二字上。互联网是手段和技术,是教育方式的外延。无论教育的外延形式如何改变,教育的初衷不能改变。正如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从古至今,教育的内涵一脉相承,“教”和“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实现的,也折射了家校联合的重要性。   与互联网+金融、交通等模式不同,“互联网+教育”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一次交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而其大部分产品以市场经济盈利为主,对“教育”关注不够,形式大于内容。教育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互联网始终是个平台,要擅用该平台,在高校教育中实现家校联合,把家教家风建设引入大学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整体提升。   二、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归结为一个“礼”字。他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中国人的核心思想是‘礼’。礼的核心思想是敬,对人、对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有一种恭敬心,这是立身的根基。   时代在改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思想不能改变,不能舍本逐末。当代高校的大学生教育,重点在大学生的成人成才上面,实现学生情商与智商的双提升。近年来,屡屡发生高校大学生自杀、投毒、心理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高校注重大学生在重要人生阶段的成人教育,也就是“礼”的教育。   “礼”的思想扎根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自古就有《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和《书仪》、朱熹的《朱子家训》等家庭教育的专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一言一行直接反应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家教家风建设与国家社会发展   如何凝聚人心、管理民众,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与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对孩子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影响最深的老师。   每个家庭都有成文不成文的家教方式。家训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作为立身之本,将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经过数代传承,即可形成的优良门风。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