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III重点内容归纳提升题库.docx

高中生物必修III重点内容归纳提升题库.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III重点内容方法技巧和归纳提升 “三看法”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曲线解读(1)图1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表现为两重性:①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②A~C段(不含A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③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④C~E段(不含E点)——仍为“促进”浓度,只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⑤E点——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低于此值时均为促进生长的“低浓度”;超过此值时,将由“促进”转向“抑制”,从而进入抑制生长的“高浓度”;处于此值时,对植物生长的效应与A点相同,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⑥B、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2)图2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依次为根>芽>茎。(3)图3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性强。1.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1)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2)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①器官脱落②种子萌发2.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3.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茎秆的伸长方面的关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①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②缺点:使用不当会影响产品品质。(2)应用实例①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种子的休眠;促进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②用NAA促进黄杨、葡萄的生根;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③用乙烯利促进黄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④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1.植物激素相关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1)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2)实验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3)实验材料处理:胚芽鞘去尖端、玻璃片和云母片阻断生长素运输;不透明锡箔纸和盒子遮光;琼脂块运输或收集生长素。2.植物激素实验方法的九个“关键词”(1)插:指在植株的某些部位插入云母片或薄的玻璃片,影响生长素的转移。通过变换“插”的位置和方式(尖端或尖端下部、垂直或水平插入),影响生长素的水平分布或极性运输。(2)切:即切掉,指通过切除植物的某些器官(茎尖、成熟叶片)影响植物激素(生长素、脱落酸)的产生。(3)收:即收集,通常用琼脂或羊毛脂膏收集来自茎尖或其他器官所产生的激素。(4)补:通过喷洒、涂抹或借助于羊毛脂膏、琼脂等补充生长素,影响植物生长。(5)转:借助旋转装置的旋转保留或改变重力或光照的单向刺激作用。(6)倒:改变植株的正常生长状态,将其平放,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分布。(7)照:通过单侧光照的刺激影响生长素的分布。(8)度: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作用于植株的某些器官,观察其效应。(9)套:将锡箔或其他不透光的材料套在尖端或尖端的下方,通过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1.判断内环境成分的“三看法”2.巧用单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1)分析单箭头—双箭头—(2)结论:淋巴的形成和去向都是单箭头,故丁是淋巴,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甲是细胞内液。1.组织水肿成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2.人体血浆pH稳态的维持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3.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及完整性分析(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2)反射弧完整性分析①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②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有感觉,但无效应。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1)局部电流方向(2)兴奋的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3)2.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去向(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3)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