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高职衔接的理想回归与可行路径.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高职衔接的理想回归与可行路径.doc

中高职衔接的理想回归与可行路径   摘 要 中高职衔接属于我国教育体制顶层设计的范畴,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中高职衔接的应然性入手,分析其出发点是向职业教育的理想回归;再进行实然性分析,探讨中高职衔接面临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升学政策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高职衔接理想与现实之困的可行路径,包括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区域化、中高职院校之间的集团化、区分中职学校功能的分类施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教改革;中高职衔接;可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1-0045-05   近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快速减少,从2009年创记录的874万人,递减到2013年的674万人,4年减少了22.9%。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中职教育的招生人数将继续减少。与此同时,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不如人意,受5%的中职对口升学率限制和本科扩招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招到的以基础差、分数低、缺乏专业学习基础的高中生源为主,这让高职院校颇感头疼。   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生源困境放到一起考量,打通二者之间的升学渠道,将二者较好的衔接在一起,既可以增强中职教育招生的吸引力,又可以向高职教育输送大量技能型的优质生源,可谓一举两得。然而,中高职的衔接问题属于我国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范畴,影响深远,需要深入探讨。首先,应从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逻辑出发,明确中高职衔接的应然性;其次,需从教育实践的角度,辨析中高职衔接存在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之上,方能探寻中高职衔接可行的路径选择。   一、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向教育理想回归   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教育界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有论者指出:更多的中职生升入高职,既会挤占大学生本已困难的就业市场,又会导致一线的操作技术人才缺失,偏离了中职的办学导向[1],因此应该继续严控中高职的升学率。这种观点在一定历史阶段有其实用主义意义,其本质却是用工具价值的视角看待受教育者和教育活动,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一)工具价值取向使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减弱   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习惯于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认识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职业教育是与生产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把市场需求和受教育的需求简单地对应起来,这是一种工具价值的教育取向,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职业教育得以迅猛增长,但长期来看,却导致职业教育学生成为次级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2],受教育者的分层化日趋严重,职业教育逐渐沦为二等教育。因此,中职教育的招生人数下降,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困境,不仅是一个人口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还反映了工具价值取向的教育观念,使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减弱。   (二)职业教育存在自身的发展逻辑[3]   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在于与普通教育的思辨学习互为补充,提供情景技能的学习,从而产生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在于贯穿个体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不断地适应个体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帮助个体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这样的职业教育,是充满活力、魅力、吸引力的教育。片面地强调就业,或者片面地强调升学,都无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受教育者既能就业又能升学,才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这也是二十一世纪普职融合的发展趋势。   (三)回归教育理想是职教的必然要求   先哲对职业教育的教育理想早有表述。卢梭非常强调劳动教育与智育的密切配合,他的爱弥儿“将会成为一个手脑并用的人,将来既是一个工人,又是一个哲学家”。在黄炎培先生眼中,职业教育应“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将人的个性发展放在谋生手段之前。限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先哲的教育理想仅仅只能停留在想的层面。而现在,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并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群众受教育需求的增长,教育走到了破除工具价值取向,向先哲教育理想回归的路口。   因此,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重要的不在于是否会挤占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不在于会否导致一线操作工缺乏;重要的在于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实践的现实困境   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在一起并不容易,存在诸多困难,近年教育界已有探讨。中职教育实行的是注册制,没有进入门槛,教育对象具有就业偏好和低教育费用偏好;高职教育具有选拔性质,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门类,具有一定向上流动的功能,招收对象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