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兴国班)上学期语文周周练(五) 无答案.docVIP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兴国班)上学期语文周周练(五) 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兴国班)上学期语文周周练(五) 无答案

兴国三中高二兴国班语文练习 命题:夏唐沛 2015-7-1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每小题3分)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4.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C.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D.《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帝杀王轨 / 之仪固谏 / 帝怒 / 欲并致之于法后 / 以其谅直 / 无私乃舍之 B.及帝杀王轨 / 之仪 / 固谏帝 /怒 / 欲并致之于法 / 后以其谅直无私 / 乃舍之 C.及帝杀王轨 / 之仪固谏帝 /怒 / 欲并致之于法后 / 以其谅直无私 / 乃舍之 D.及帝杀王轨 / 之仪固谏 / 帝怒 / 欲并致之于法 / 后以其谅直无私 / 乃舍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这首诗中通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拟女子容颜衰老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