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教育的哲人.doc
做教育的哲人
摘 要:真正的教师应该是传递正能量,强化内心教育,从继续建立教育理论的原型寻求牢固的知识理念的人,他既具有洞悉理论实质的哲学家的敏锐,又具有雷厉风行的实践者的果敢。他既有儒者的积极,又有道者的从容,还有佛者的超脱。
关键词:理论;思想;哲学
在追寻教育本质的路途上,我遇到了这样一位思想者,他告诉我,教育是道,而不是技术,从他那里,我看到了教育生生不息的力量,看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向幸福的希望。他就是林格,一个孜孜寻求教育之根的教育者,他的教育思想生发于哲学,深得天人之道的滋养,处处散发哲理的光辉,鼓舞着每一个教育者,做教育,就要做教育的哲人!这里,我把他的教育思想作一个简单的哲学梳理,权作是树立成为教育哲人的美好目标的第一步
尝试。
一、老庄哲学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林格遵循老庄哲学,寻求教育的“一”,反思教育是什么,得出教育就是生长,顺应天性人性的生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教育的作用被无限夸大的同时,也丧失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在这种前提下,林格抛出了“教育是没有用的”的惊天之论,这里他所言之教育是充满弊端的背离教育本质的教育,而非顺应天人之道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林格认为真正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他追求无言而教化万方,主张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这是强调教育的内化作用,受教育者的悟道。他还说,真正的教育是大智慧,因为它无形,但胜有形;无用,但大器天成。《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十一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些思想,恰与老庄的无为哲学如出一辙。
二、阳明心学
林格从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角度阐发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感应。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心性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从而他提出“教育之道,道在心灵”“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能量”“教育就是一种灵动的气韵”等观点,虽然他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这些教育思想,但其把心的作用提到了特别的高度,与阳明心学的“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者,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斯举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是不无渊源的,王守仁曾公开宣称:“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象山文集序》)同时,王守仁在其“心学”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观点,并继承古代教育传统,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如要求学生必须立志、勤学、改过、择善;培养学生独立与自主的治学精神;提倡学习要循序渐进,教学要因材施教;坚持实事磨炼与身体力行,不死守书本教条等等。在林格的教育思想中,随处可见这些教育理论的影子,像林格所提倡的理想教育就与阳明心学所说的立志教育有相似之处,而“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目标管理”“做火柴不做蜡烛”“做农夫不做园丁”“做拉拉队不做陪跑者”“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阶梯理论”等教育思想,都可以从以阳明心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育理论中找到原型,可见,林格深得阳明心学的哲学文化精髓,并合理融合现代元素,为自己的教育理论寻求了牢固的历史理论依据。
三、儒家哲学
林格是深受儒道两家哲学文化熏陶的教育家。仅从书名《教育是没有用的》,就可看出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的道家的“相对论”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理论支撑。林格的许多教育思想,深深地打上了儒家之道的烙印。如儒家“以善为本”,林格就提出“善良让孩子自主转化”的观点,认为教育的核心是真爱,而善良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超出教育的范畴;他还提出“关系大于教育”之说,构建现代教育文化,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和谐的新型关系,倡导以最大的爱去实现教育;儒家提倡道德修养,林格在教育中尤其强调学生的品格养成,“包容之美”“正直之美”“自信之美”“阳刚之美”,认为当前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还原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儒家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林格有“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思想,其中的“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自觉”“一切教育皆有线索”“如何提高成绩――个性化教育的操作系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风格学习”等观点不仅具备坚实的理论依据,更贴近教育现实,既具有理论指导性,又具有教育实践性,既颠覆了现行的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又灵动地汲取了宝贵的传统教育思想精华。
参考文献:
[1]方雯.西方哲人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