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百科】技术分析.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体遇到病毒入侵时,会自动产生干扰素,成份为蛋白质,为对抗病毒侵的最快反应部队,当干扰素制造不足时,会增加病感染的严重性。 1、定义 2、产生机制 3、只有病毒能诱发 生物体产生干扰素吗 4、IFN VS 抗体 5、发展史 6、IFN能否对之前引发 大流行的SARS有所帮助 7、功能 8、IFN如何抑制癌细胞生长 9、IFN用途 10、IFN目前运用于治疗何种疾病 11、如何提升免疫力 什么是干扰素? 生物体遇到病毒入侵时,会自动产生干扰素,成份为蛋白质,为对抗病毒侵的最快反应部队,当干扰素制造不足时,会增加病感染的严重性。 干扰素如何产生? 如同荷尔蒙一样,由生物体细胞受到刺激而自然产生,通常作用在邻近细胞;根据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来源不同、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差异,分为α型、β型、γ型三种干扰素。 只有病毒能诱发生物体产生干扰素吗? 除了病毒之外,许多微生物、核甘酸、抗原、合成的聚合物及分裂素等,均能诱发生物体内产生干扰素。。 产生时间 作用机制 抗体当致病源入侵身体时,抗体要好几天才会产生可辨认病原或毒素视为外来物与其表面抗体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干扰素当致病源入侵身体时, 数小时即产生干扰素。 (1)免疫调节作用:增加免疫系统对感染细胞的确认,予以歼灭。 (2)抗病毒作用:与细胞表面接受器接触后,刺激细胞的产物会破坏病毒,使其无法复制。 小岛保彦博士 Dr. Yasuhiko Kojima 1950年-发现50%疾病是因为病毒感染所引起,感染病毒后有些人可健康痊愈,开始找寻健康痊愈的原因。 1954年-小岛保彦博士(Dr. Yasuhiko Kojima)将兔子感染病毒后,在兔子体内发现某种蛋白质可对抗病毒。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这2位科学家,将感冒病毒注入鸡胚胎后,所诱发的蛋白质命名为干扰素,因为该蛋白质能干扰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作用。 1960年-Ion Gresser从人体血球中纯化出干扰素。 1975年-利用单株抗体制造方法来生产干扰素。 1980年-利用基因工程制造干扰素。 1980年之后-将干扰素分成三大种类α、β、γ。 1980年至今-小岛保彦博士(Dr. Yasuhiko Kojima)从数以千计的天然植物中,筛选出200种与提升免疫力最有关的,由多项临床试验中发现,最能显著增加体内自然产生干扰素的是南瓜子、车前草、金银花、红花4种天然营养素;再由多项临床试验结果中,找出最能诱发身体产生干扰素的一定比例,此项创世纪之研究能显著提升体内之干扰素含量;可增强免疫力且荣获专利之肯定。 刊载于2004年《自然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中,日本、荷兰与中国的科学家,在SARS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实验模式中,发现干扰素可以减缓恒河猴感染征状,也可降低SARS冠状病毒感染性。研究中,荷兰知名病毒学家Albert Osterhaus与其研究团队,先给予恒河猴干扰素,再以SARS病毒感染这些恒河猴,两天后研究人员发现:事先给予干扰素的恒河猴咽喉中,几乎侦测不到SARS病毒颗粒,相较于未给予干扰素组,病毒颗粒明显减少约1000倍;反之,没有给予干扰素的恒河猴咽喉中,则是充斥着SARS病毒 (150eq/ml)。干扰素除了可以减缓SARS病毒复制速度之外,也可以让这些恒河猴的呼吸更为顺畅。但是若恒河猴先遭受SARS病毒感染后,再给予干扰素治疗,虽然其肺中与咽喉病毒数远少于未治疗组,但仍高于事先投予干扰素组。在未来SARS的预防上,特别是照顾SARS病患的医疗人员或病患家属等高感染风险人员的防护上,干扰素将可派上用场。 A、抗病毒 B、 抑制癌细胞生长 C、促进细胞分化 D、 增强免疫力 a. 能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 b. 加强免疫细胞辨认癌细胞使得癌细胞更容易被消灭。 c. 抑制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癌细胞生长停滞。 d. 可影响约40种和癌症生成有关基因的表达。 主要是治疗某些疾病及提升免疫力。 a. 病毒引起的疾病:B型及C型肝炎、菜花、艾滋病患(卡波西氏肉瘤)等。 b. 癌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 c. 神经失调:多发性硬化症。 a. 调节免疫细胞(增加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及毒性T细胞数目),可将感染细胞确认,并予以歼灭。 b. 帮助杀手型T细胞对病毒抗原的辨认及反应。 c. 可增进自然杀手细胞的活性并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