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上语文第3单元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3单元复习

课 时 教 案 A 第 三 单元第 10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度 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 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知识 技能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过程 方法 讲读法 谈话法 朗读感悟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难点: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 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 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教本 学生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课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教 学 资 料 剪 贴、摘 抄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课 时 教 案 B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 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 检查自学: 1、 读生字,正音。 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四、 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2、小组互学: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五. 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 被捕时:(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板: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总结全文。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六、 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课 时 教 案 B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从李大钊的 言行中,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8、总结全文。 效果与反思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