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启者您好-中国验船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敬启者您好-中国验船中心

中國驗船中心電子報 第期 (20.11.24) 敬啟者您好: 本中心於 新任職務 原任職務 鄭坤榮 總驗船師兼管理代表 高雄連絡處處長 吳順銘 品管處處長 (兼協助檢驗處工作) 總驗船師兼管理代表 李為國 高雄連絡處處長 高雄連絡處副處長 鄭金龍 高雄連絡處副處長 檢驗處副處長 鄭志文 檢驗處副處長兼報告組組長 檢驗處報告組組長 李明建 品管處資深驗船師 (兼協助檢驗處工作) 品管處處長 近期舉辦的研討會及開設課程如下,歡迎踴躍報名參加詳情請洽企劃處黃資華小姐(分機303)。99年月日課程ISPS Code – PFSO 訓練課程99年1月1日~月日中國驗船中心 謹啟 1. 第一個回收國家簽署船舶資源回收公約 土耳其的簽署為國際海事組織(IMO)船舶資源回收公約作了背書,但仍須更多的支持。 土耳其已經簽署IMO船舶資源回收公約,且是最先將名字加入國際協議的船舶資源回收國家。其簽署仍待批准,但列屬已經簽署國家之第五位。 土耳其此舉相當重要,因為該公約於付諸實施前涵括ㄧ項特殊要求。除設定最低會員國數量及噸位數 — 15國及全球總噸位之40% ,同時要求簽署國在過去10年船舶資源回收之最大年度總量不能少於其商業船舶噸位總量之3%。是故,若缺少資源回收國家之加入,該公約將無法實施。 IMO海洋環境部門(Marine Environment Division)資深執行官員Nikos Mikelis告知Fairplay,依據IHS Fairplay提供之資料,土耳其於船舶解體國家中排名第五。以傳統定義之算法,每年有60萬總噸之解體量。此數量遠遠落後於中國、印度、孟加拉及巴基斯坦,該等國之拆船量比全球其餘國家之總合更多。 根據目前船隊資料顯示,具備回收量至少10.6百萬總噸之國家必須認可本公約 — 至少需要以上主要4國中之兩國加入土耳其。Mikelis表示:「如此看來,土耳其的貢獻並不大。」 他對此舉表示歡迎,因為這是資源回收國政府首度正式的認可簽字,同時表示這是「能夠有效管理船舶資源回收的國際公約」。 他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是唯一具備資源回收工業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使其成為在歐洲廢船規則(European Waste Shipment Regulation)下唯一被准許回收歐盟(EU)國家報廢船之回收國家。 一份由土耳其常任IMO代表ünal Cevik?z以及秘書長Efthimios Mitropoulos之聲明,表達了希望「其他主要船舶資源回收國家能盡速加入本公約。」 2009年香港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之船舶資源回收公約(Hong Ko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Recycling of Ships,2009)業經土耳其、法國、義大利、荷蘭及聖克里斯多福簽署。該公約將於符合條件後之24個月生效實施。 (摘自 Fairplay Sep. 16, 2010) 2. 船舶越大越好 在過去20年中,船舶已轉變成為“大個兒”。 一個“甜美的16年華”行業已轉變為一隻重達數百公斤之大猩猩,這是對過去20年來貨櫃運輸完全改觀的一種描述。 這是在最近一次有關TradeWinds草創時期以來,船舶尺寸曾發生何種變化的討論中,船舶經紀人Clarksons的研究導師Martin Stopford所下的多姿多彩的評論。 在1990年時,貨櫃船在4000 teu左右就算是最大的了。反觀今日,已有許多人談論著有關“藍色巨人”,即Maersk航運公司,正認真考慮建造16,000 teu,甚至是18,000 teu 船舶之事。 自TradeWinds創辦以來的十年內,將近10%的貨櫃船隊均由4,500 teu以上的超巴拿馬極限型(post-panamax)貨櫃船組成。不久之後,激增至8,000 teu,到Emma Maersk達到高峰。若以每個貨櫃14公噸為基準計算,這建於2006年的龐然大物擁有11,000 teu的法定載貨能力;但若玩起數字遊戲,容量可撐到15,000 teu。 德國勞氏驗船協會(GL)的Hermann Klein博士最近證實,在經濟衰退之前,業界甚至對建造22,000 teu 之巨輪頗感興趣。 很難相信過去對貨櫃船或駛上駛下船究竟何者為王是意見分歧的。 在過去20年中,擴大經濟規模一直是整個航運業之趨勢,不論是貨櫃船、散裝船、郵輪,抑或更特定的船型皆然。 全球貿易之成長帶動了上述情況,特別是中國,該國吸進大量原物料並從工廠中吐出成堆的消費品。 油輪方面,在1990年,就以最先進的中程(medium-range)油品輪而言,37,000 dwt就算頗大的了;而今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