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地质概论第4讲
(2)残留弧与边缘盆地的演化 在许多边缘海中,往往有海底岭脊纵贯其间,魏宁●曼奈兹曾经将这些海岭称为第三弧。卡里格认为,这些海岭是前缘岛弧的残留部分,叫做残留弧。当地幔物质上升,导致岛弧沿弧的走向一裂为二,其间所形成的盆地,叫做弧间盆地,它位于前缘弧与后缘的残留弧之间。在弧间盆地未开裂前,前缘弧与残留弧应该连为一体(如图) (2)残留弧与边缘盆地的演化 前缘弧又可以再次分裂,形成新的弧间盆地,位于老弧间盆地的洋侧。当洋侧新的弧间盆地张开后,老的边缘盆地被遗在后面,由于它远离俯冲带这个动力源地,扩张停止,于是转变成不活动的边缘盆地,并逐渐冷却下沉(热流降低,水深增大)。在同一沟—弧—盆体系中的诸边缘盆地,向着大洋方向随着接近海沟,其年龄变新、热流升高、水深减小。 西太平洋大多数岛弧—海沟系凸面向洋,贝鸟夫带倾向大陆。他们是极性正常的岛弧。少数岛弧凸面向陆,贝鸟夫带相反倾向大洋一侧,为极性倒转的反向弧。 下图A,侧缘有海沟俯冲带(与反向弧伴生)的边缘盆地,标志了边缘盆地演化中的衰退期。这样从演化进程来看,边缘盆地至少可以分为:正在活跃扩张的活动边缘盆地,扩张已经停止的不活动边缘盆地以及趋向收缩的衰亡的边缘盆地。 当边缘盆地的洋壳俯冲殆尽,反向岛弧与大陆边缘(或残留弧)碰撞,边缘盆地闭合消逝(如图)。边缘盆地关闭,岛弧与大陆碰撞汇合,成为大陆的组成部分,这是大陆增长的一种最重要方式。 南海深海盆: 1)西南次海盆 2)东部次海盆 两海盆地磁异常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1)西南次海盆的磁源是通过大陆边缘裂谷作用过程形成的; 2)东部次海盆深部和浅部磁异常的磁源具有同时性和同源性,是通过海底扩张作用过程形成的。 * 无震海岭的成因及热点假说 通常认为,无震海岭属于火山成因。但是有的学者提出,少数海岭可能属于断快成因,这种海岭的边缘被断裂带所限。所以,无震海岭可分为火山性海岭和断块性海岭两类。 火山性海岭的分布十分广泛。火山海岭的成因与大断裂有关。断裂的存在导致其下压力降低,地幔物质局部熔融,并沿裂隙喷溢出来,从而形成了纵长绵延的海底火山链。近年来,还提出了热点和地幔柱假说,用来解释一系列无震海岭的成因。 北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海岭和天皇海岭的年龄,从西北往东南方向渐次变新,颇有规律(如图)。 为了解释火山年龄的递变现象,威尔逊提出了著名的热点假说。热点源于岩石圈板块以下的地幔处,相对于地球自转轴的位置大体上是固定的,它提供炽热岩浆,贯穿板块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 先形成的火山随板块运动移出热点并成为死火山,在后面的热点处又形成新的火山。由于热点处断续地喷溢形成火山,而板块不停地移过热点,这样不断地“推陈出新”,就发育成由老到新的一串火山链。因此,火山链实际上标出了板块漂移过热点的轨迹,录下了板块的运动方向。 北太平洋中的天皇海岭也由夏威夷热点的火山活动所形成。但天皇海岭的走向(北偏西)与夏威夷海岭的走向(北西向)间有一明显转折,表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曾发生过变更。 太平洋中部还有几列海岭,也可能是板块越过热点而形成。一列从土阿莫土群岛至莱恩群岛,土阿莫土群岛的南端(复活节岛)就是一个热点;另一列从土布艾群岛,经埃利斯群岛、吉尔波特群岛至马绍尔群岛,土布艾群岛的东南端也有一个热点(麦克唐纳海山)。这两列海岭与夏威夷、天皇海岭差不多彼此平行地发生转折(如图),有力证明了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过改变(从偏北向变为西北向)。从转折点的年龄可以判断,该转向发生在4千万年前。 在大西洋南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是一个热点。它随海底向两侧扩张,形成两列无震海岭—鲸鱼海岭和里奥●格兰德海岭。这两列火山链轨迹,可能表明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在当时不仅向东西两侧分离,还有向北的运动分量。 1971年,摩根进一步提出了地幔柱的概念。地幔柱是一种圆柱状的深部地幔物质的上升流。由于深部地幔物质向上涌升,导致这里物质盈余,故形成了高重力值。热点处的火山活动就是地幔柱物质贯穿岩石圈喷出地表的反映。根据重力异常分析及地震波探测,地幔柱的直径可达200公里以上。地幔柱可以把上覆的岩石圈抬起,在地表呈现为巨大的穹隆,并具有高的热流值。由热点喷出的火山岩往往富含碱质的碱性玄武岩,这一点也支持热点熔岩系来源于地幔深处,同时也解释了无震海岭的火山岩一般较富含碱质。 热点—地幔柱概念只是一种推断性假说,有的火山链的年龄测定值与热点说不符。有关热点—地幔柱的分布和形成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热点—地幔柱 微型大陆 微型大陆是指散布于海洋深水区的大陆型或次大陆型地块,它们在地形上表现为海底的隆起,顶部一般比较平坦,局部高起处突露水面成为岛屿,地块周缘常被较陡的阶梯所局限。微型大陆的首要标志是地壳厚度较大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