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前回顾 1、简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衣着服饰的变革 根据课本概括近代男女服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思考 传统服饰与新式服饰体现了什么不同的思想观? 新式: 透露着对平等自由的向往 二、大众传媒的变化 大众传媒之报刊篇 《定军山》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816年嘉庆召见英国驻印度总督阿美士德 问题探究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不同特征,从静态看是新旧并存、从动态看是新旧交替、从范围看是极不平衡。结合本课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清末的传统婚礼 民初的新式婚礼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的推动 婚礼变化原因: 传统葬礼 婚礼 见面礼 葬礼 跪拜、作揖 身份的不平等——人格的平等 厚葬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鞠躬、握手 自由恋爱、幸福婚姻 文明、卫生、简洁 重礼轻爱——重爱轻礼 铺张浪费、迷信——无等级差别、摒弃迷信 彻 底 新旧杂陈 小范围变化 *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重点),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重难点)。 清代普通女装 满族女装 汉族女装上袄下裙 西方文明 晚清男装 长袍马褂 西服革履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清朝官服:身份地位的象征 晚清军装的变迁 晚清官服变革的原因? 民间服饰变革的冲击 原因: 影响: 外因: 内因: 鸦片战后,西式服装的传入 政府政策的推动(清政府、民国政府) 服装选择: 服装改良: 随心所欲 中西合璧(旗袍、中山装) 民国初旗袍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传统: 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 ),随着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普及 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报纸成为 ( )得武器。 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1872年( )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兴起 1815年,英国传教士出版了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之后,外国传教士又陆续创办了一系列中文报纸 出现 具体表现 阶段 民众开始产生新闻观念 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新文化运动后 《申报》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小说期刊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朱执信 章炳麟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大众传媒之电影篇 中国第一部 ( ) ( ),旨在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1931年 中国第一部 ( ) 《难夫难妻》,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 1913年 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京剧短片( ) 1905年 电影中国最早放映 ( )“又一村”放映西洋戏 1896年 评价 概况 时间 有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