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澄海民间绝艺-汕头市澄海华侨中学
澄海民间绝艺 西门蜈蚣舞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广场舞蹈——西门蜈蚣舞 蜈蚣舞的道具——蜈蚣 澄海西门蜈蚣全长22米,分头、身、尾三个部分。头部长1米,身躯长18米,尾部3米。头部由颈、鼻、嘴三大部分组成,酷似”醒狮头“。嘴两侧有一对犀利的牙齿,两眼嵌上透光的绿灯,雄壮威武。身躯是用硬、软28节布框衔接而成的,硬框用竹篾作骨架,每节55厘米,配足两对,共13节;软框只用布料缀成,每节长65厘米,称为”软肚“;再加上衔接首尾两节,共15节。舞动起灵活自如。尾部由两根藤扎成剪刀形,并套上红绸。头、身均涂上斑斓夺目的色彩。主体以外,还配上一颗球状的蜈蚣彩珠。 蜈蚣舞的舞蹈动作设计 舞蹈动作的设计是模仿蜈蚣的神态和动作。蜈蚣是节肢动物,表演者均用半蹲的姿势起舞,运用武术的“双下常”、“丁字马”、“单弓”、“双弓”、“单恰”、“观音坐莲”等动作。蜈蚣舞动时蜿蜒穿梭,变化万千,构成了“3”字、“6”字、“8”字、“9”字、水波纹、蟠四柱和蟠梅花点等优美舞姿。同时,还有快速咬尾、翻肚、吐珠等紧张激烈的高难度动作。优美的舞姿与健美的武术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情趣盎然。在起舞的全过程中皆由彩珠引路,整条蜈蚣两眼青光闪烁。十三节腰身各点上烛火,一条红尾巴高高翘起,上下摇摆。加上焰火助威,彩珠习射。至高潮处,犹如霞光满天,蔚为壮观,令人赏心悦目。蜈蚣舞在表演时,采用的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潮州音乐,常用的有“龙摆尾”、水底鱼、白字吹鼓”等乐曲。整个舞蹈由蜈蚣出洞、伸腰、蟠柱、捕食、咬脚、翻肚等6个舞步组成。 蜈蚣出洞 蜈蚣伸腰 蜈蚣蟠柱 蜈蚣捕食 蜈蚣咬脚 蜈蚣翻肚 蜈蚣舞表演视频欣赏 蜈蚣舞的历史 蜈蚣舞创作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西门的蜈蚣舞,除了逢民俗节日及大型庆祝活动在当地登场表演外还常被特邀外出献演。1926年,应当时汕头市政府的邀请,在汕头献演,获得嘉奖。1936年应香港潮商八邑会馆邀请,赴港参加庆祝英皇乔治六世加冕盛会献演,香港总督亲自为蜈蚣开灯点目,以示崇高敬意。15天的演出,轰动港九,香港总督特赠“英皇加冕”、“乐奏喧天”两块匾额和4个煊炉嘉奖。1955年,为庆祝澄海“一八”排水工程胜利竣工,在县长余锡渠亲自带领下,蜈蚣舞队应邀参加汕头市文艺游行和“迎春联欢节活动”获得最佳节目奖。1987年3月应香港亚洲电视台邀请,参加电视台连续剧《无名英雄》拍摄,首次把蜈蚣舞搬上荧幕。同年12月,又赴广州东方乐园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演出,巡演及定点表演23场,观众达30多万人,轰动羊城。1988年3月,广东电视台来澄海拍摄西门蜈蚣舞,于“艺术长廊”节目向全国播映。1995年,蜈蚣舞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1997年11月18日,应邀在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会上献演,让海内外千万潮人一饱眼福。1998年元宵节,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加在汕头市林百新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的“中国彩虹奖颁奖大会暨国际频道元宵晚会”的演出。1999年10月参加澄海市金秋联谊活动演出。2000年2月应新加坡政府和潮州八邑会馆之邀,参加新加坡第28届妆艺大游行……西门蜈蚣舞的所有表演,都备受各地广大观众的欢迎。 相关资料 1、事件——难于召齐队员,“蜈蚣”难出山 此次西樵旅游部门前往汕头市澄海区西门,目的就是邀请“蜈蚣”出山,让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澄海“蜈蚣”与南狮再次争锋,让游客在“五一”黄金周一睹阵容庞大、气势非凡的“蜈蚣”斗南狮。 西樵山狮王与“蜈蚣”争霸促成澄海“蜈蚣”申请专利,目前澄海已经为“蜈蚣舞”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表演队伍庞大,队伍不是专业队,有着百年历史的“蜈蚣舞”传承遇到难题。今年“五一”黄金周,西樵山计划重现去年五一黄金周的“铁蜈蚣勇斗南狮”。西樵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前不久专程前往澄海邀请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蜈蚣”出山。 “蜈蚣舞”的队员经过反复开会讨论,最终因为表演队伍庞大,难于召集齐队员而没能成行。据“蜈蚣舞”第五代传人陈喜顺介绍,“蜈蚣”已经多年没有外出表演了 民间“绝艺”遭遇三大难题 谈起要将民间绝技“蜈蚣舞”发扬光大,蜈蚣舞第五代传人陈顺喜老人颇有些无奈。经过21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遇到了许多难题:??? 一是后继乏人。如今年轻一辈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加上物质生活充裕,有谁喜欢舞这么辛苦的东西;二是外出表演难题。“蜈蚣舞”创立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但因表演阵容庞大、队员非专业等客观因素制约,队伍一出动至少得百人,如此庞大的阵容让主办单位难于承受;三是非专业队的难题。??? 目前100多人的队伍全是业余队伍,要将大家召集起来舞“蜈蚣”,成了一件相当棘手的事;而年轻一代对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