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中国文化概论》(答).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中国文化概论》(答)

期末作业考核 2016年秋季《中国文化概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是良渚文化。(错) 2、夏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启。(对)? 3、这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老子说的。(错) 4、“德”、“能”虽常常“相提”,但却不是“并论”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德”常处于主要的或主导的地位,即所谓“重德”。(对) 5、作为道家强调的人格境界,“真”与“假”相对。(错) 6、明清的法律,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清代制定的《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对) 7、战国时期的“士”,主要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才能的人,与西周的“士”主要指武士含义有所不同。(对) 8、孔子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对) 9、古文经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错) ?10、在古代,“宗”的本义指的是宗庙。(对) 11、隋唐出现了门阀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郡望、谱谍、宗祠大受重视。(错)? 12、古代纪年法中的“岁星”,指的是月亮。(错) 13、“九州”是学者们对当时领土的一种地理区域的划分,不是夏商周曾实行过的行政区划。(对) ?14、在衣着服饰中,“绅”指的是大带结住后余下下垂的部分。(对)? 15、武庙是祭祀玉皇大帝的。(错) 16、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原来是明清故宫,也就是紫禁城。(对) 17、中国传统的埋葬方式是土葬。(对)? 18、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宗教都影响了多种文化形态。(对) 19、佛教教义中的“四念处观”,是苦的根源,行苦、受苦、苦苦是苦的种类,这四者既是苦的原因,也是苦的结果。(对) 20、道教的“醮”分为清事清醮、浊事幽醮。(错) 二、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 1、文化 答:(1)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与政治、经济并列的一种形态,如信仰、风俗、艺术等。 ?2、郡县制? 答:(1)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2)盛行于秦汉。? 3、浑天说 答:(1)浑天说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2)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 ?4、察举制 答:(1)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2)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十三经”。 答:儒家的十三部经书:《易》、《书》、《诗》、《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2、简述“冠礼”。 答:(1)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2)冠礼表示男子至一定年龄,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3)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3、丧服制度中的“五服”分别是? 答:(1)斩衰是用刀剁成的不缝边的很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齐衰是用熟麻布做成的缝了边的丧服。(2)大功是用稍细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小功是用较强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3)缌麻是用细麻布做成的孝服。 四、论述题(共18分) 论述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答: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是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负载着久远、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中国人,在力图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化解的困惑,例如中西文化与华夷之辨的问题,古今文化不同的际遇与民族命运的问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等等。此外,社会条件的制约,也是文化转型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只能在全民族的探索与奋斗的实践中,在与世界文化越来越密切的接触与交汇中,逐渐获得解决。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基本同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趋势是世界化与个性主义。也就是对外必须秉持开放的文化观念,对内必须坚持人的解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的创造精神。 一、洋务运动与物质文化的转型 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是在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之中被迫仓促展开的。所以有人将这次转型比喻为“中西文化的一场遭遇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经形象地说,“中国一向是一个农业文化的国家,他一切以?安足?为目的,现在他骤然遇见了西欧一个以?富强?为目的之商业文化,相形见绌了。” 身处此“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逐渐放弃传统的文化中心主义和自大心态,放眼世界,认识和学习当时人认为先进的西方文化,这便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实质。从文化的内在结构来看,这次文化转型首先从物质层面入手,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最终到达思想层面。在历史实践中,这次文化转型大致表现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 洋务运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