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含解析 byshi.docVIP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含解析 byshi.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昌中学13—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考点:生产工具的进步。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革。根据所学,图片A是南阳玉铲,D是曲辕犁。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经过实际考察,发明了一种利用水力鼓动风箱的工具,即水排,即图片C。 2.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答案】B 考点:铁农具的使用情况。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所学从战国时期铁农具占铁器的绝大部分,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B符合题意。而A开始于春秋时期,C、D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故选B。 3.《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C.青铜器的制造 D.水利工程的兴修 【答案】B 考点:“公田”和“私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指井田制下的“公田”(名义上国有,实际是以周天子为首的奴隶主阶级私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是指承认了“公田”和“私田”的等同地位,也就承认了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阶级这一新生产关系的合法性,这一新生产关系的出现是由于春秋以来生产力的进步,而这一生产力进步的显著标志即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即选B项。 4.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写道:“邢磁类银,越磁类玉”,“邢磁类雪,越磁类冰”,这是陆羽对邢、越二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唐代瓷器生产成就的一个简略概括。下列瓷器中属于邢窑瓷器的是 ( ) A.陶罐 B.白瓷 C.青瓷 D.青花瓷 【答案】B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从材料“邢磁类银,越磁类玉”,“邢磁类雪,越磁类冰”可以看出邢窑主要生产的是白瓷,故选B。A项是原始社会的器具;CD项是青瓷,越窑生产青瓷。因此ACD均错误。 5.《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A.田庄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态。由材料可知,曹雪芹的父亲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 6.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答案】C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7.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答案】A 考点:古代经济政策。明清时期统治者继续推行 “重农抑商”政策,分析四个选项,A项描述的即是“重农抑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根据引文上下文的逻辑,下划线上可填写“闭关自守”一词 B.将中外贸易限制在十三行框架下不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C.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必然会导致这样的对外贸易政策 D.十三行在中外贸易中处在中介地位上,属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