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南郑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VIP

陕西省南郑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郑中学2017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8分) 1、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2、《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说法( ) A.遵循了西周的宗法制度精神 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3、“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 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 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 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D. 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4、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C.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D.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5、“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 A.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 C.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6、“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7、《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 B.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8、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B.太平天国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结果 9、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 A. 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 B.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C. 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D. 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10、120年前的甲午惨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及给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为惨痛。维新派是最早对这场战争进行深刻反思的中国人,他们一面感受着战争创伤的锥心痛楚,一面省思甲午国殇的深刻教训,下面是维新派反思的内容有: ①非备战无以止战 ②激励国民使“赴公战如私仇” ③全变则强,小变仍亡④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1、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消政府的拥护者。1 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C.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D.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2、、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说:“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