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高效阅读小测试 1、本文的题目: 《大自然的语言》 2、本文的作者: 竺可桢 3、本文的出处:《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 4、本文的文体( B ) 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物候学 6、大自然的语言是指:“ 花香鸟语 、 草长莺飞 ”等物候现象。 7、本文介绍的内容是(多选):(A、B、C、D) A、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B、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D、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8、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C ) A、古今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C、纬度的差异 D、高下的差异 9、为了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C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10、本文的写作顺序 ( A ) A、逻辑顺序 B、时间顺序 C、 空间顺序 作者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高效阅读小测试 1、本文的题目: 《大自然的语言》 2、本文的作者: 竺可桢 3、本文的出处:《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 4、本文的文体( B ) 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物候学 6、大自然的语言是指:“ 花香鸟语 、 草长莺飞 ”等物候现象。 7、本文介绍的内容是(多选):(A、B、C、D) A、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B、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D、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8、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C ) A、古今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C、纬度的差异 D、高下的差异 9、为了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C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10、本文的写作顺序 ( A ) A、逻辑顺序 B、时间顺序 C、 空间顺序 课内精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 (2)销声匿迹: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4、用文段中的词语填空 : 上面这段文字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生动形象。“ ”一词准确的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情况;“ ”贴切的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副词“ ”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模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凄凉,用词非常传神。 课内精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