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 专题一 基础知识 对联教案.docVIP

2019-2020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 专题一 基础知识 对联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商科研究型项目

2019-2020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 专题一 基础知识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常识,会欣赏对联; 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欲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3.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 相关对联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讲解课) 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 ,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二、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提问,检查预习) 1.何谓对联?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的历史?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载,五代后蜀主孟昶题有:“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3、第一副对联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4、对联的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哀挽联、名胜联、格言题赠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5、对联的基本特点? ⑴上下两句,字数相等 ⑵上下两句,意思相联 ⑶结构对应、词类相同。 ⑷平仄相对。 ⑸下联用平声韵。 ⑹实词不重复,虚词可以重复。 三、对联的对法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描绘一种景象。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出句、对句意思属同一范畴。 2.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面来说,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3.串对:又名流水对。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 四、小结。 1、对联的禁忌:一忌“合掌”。所谓“合掌”就是上下联的意思雷同。二忌“同字”。即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有相同的字。 说明: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允许重复。 2、对联的基本写作方法 (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进行联想和想象; (3)、仿用已有的修辞手法; (4)、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 导入: 对联基础知识回顾(提问式、补充式)。 对联故事——秦观和苏小妹的故事,王羲之故事,纪晓岚的故事。 接着学生讲所搜集到的对联故事。 二、 对联的撰写技巧。 注意以下三种思维角度: (1)、相似联想: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2)、相反联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发散联想:三朋四友朝游黄鹤楼,千军万马夜渡黑龙江。 喝茶,茶壶里没茶叶,怎能算茶,下棋,棋盘上无棋子,也可下棋。 三、 牛刀小试。 1、对联试拟 蚕吐丝—— 蜂酿蜜 辞旧岁——  迎新年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青 劳动好似摇钱树——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