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族数=外层电子数 主族:最外层电子数; 副族:最外层+次外层d轨道电子数 ★但ⅠB、ⅡB、Ⅷ 例外: ⅠB、ⅡB: Ⅷ: 三、区 除了按周期和族划分外,还可以根据元素外层电子构型的 特征把周期表分为五个区 s 区: (ⅠA、ⅡA) p 区: (ⅢA—ⅧA、0族) d 区: (ⅢB-Ⅷ) ds 区: (ⅠB、ⅡB) f 区: (镧系、锕系元素) 原子的价电子构型直接影响着元素的性质。当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时,不论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均先失去的是最外层电子,因此往往会引起电子层数的减少;但在书写离子的电子分布式时,则应按照主量子数大小的顺序进行。 按近似能级最后填入的电子 区 族 特征 价层电子构型 s电子 s IA 、IIA 最后填入最外层 ns1~2 p电子 p IIIA~0 元素性质变化大 ns2np1~6 d电子 d IIIB~VIII 最后填入次外层 (n-1)d1~8ns1~2 d10电子 ds IB、IIB 元素性质变化小 (n-1)d10ns1~2 f电子 f 镧系、锕系 最后填入次三层元素性质相似 (n-2)f1~14ns2 例:(1)29号元素: 电子分布式:29Cu:3d104s1 第四周期、ⅠB族、ds区; 22Ti:3d24s2 第四周期、ⅣB族、d区。 反过来,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应该能够写出它的电子分布式,确定是什么元素。 (2)已知某元素在第四周期、ⅦA族,指出是什么元素。 n=4,最外层电子数=7,外层电子构型: →35号Br 元素的性质决定于核外电子的分布。在周期表中,元素核外电子的分布呈周期性变化,所以元素的许多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3.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原子半径 因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没有明确的界线,所以实际上原子不存在固定的半径。通常说的半径是指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或者相互接触时,最接近的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根据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原子半径可以分为三类: 共价半径(rc,covalent):两个相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核间距的一半称为原子的共价半径。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通常指的是形成共价单键时的半径。如,Cl2分子中,Cl-Cl分子的核间距的一半(99pm)为Cl原子的共价半径。 (非金属元素) 金属半径(rm,metallic):金属单质的晶体中,两个相邻金属原子核间距的一半,称为该金属原子的金属半径。如,金属铜中两个相邻铜原子核间距的一半(128pm)为铜的半径。(金属元素) 原子半径概念示意图 ? ???????????(r1为金属半径,r2为共价半径,r3为Van der Waals半径) 范氏半径(rV): 稀有气体在凝聚态时,原子之间不是靠化学键结合而是靠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取固相中相邻原子核间距的一半作为原子半径称为范德华半径。非金属的原子范德华尔半径约等于它们的负离子半径。如,氖(Ne)的范德华半径为160pm。(稀有气体元素) 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 变化规律: 同周期中:在短周期(一、二、三周期)中,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增大,核电荷数增多,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数量级:0.1nm 长周期(四、五、六、七)中: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与短周期相同,而副族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减小趋势较弱,因为副族元素的最后一个电子是填入次外层d轨道,这样就抵消了一部分核对外层s电子的吸引力(屏蔽作用),所以有效核电荷数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减缓,因而原子半径的减小趋势也比较弱。从Ⅷ族开始,随着屏蔽作用的增强,原子半径甚至出现了增大的趋势。 同族中:从上到下,虽然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增强,但电子层数也逐渐增多。层数越多,外层电子受核的吸引力越小,所以半径是逐渐增大的。主族的变化趋势较明显,副族较弱一些。而第五、第六周期同一副族中两个元素的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因为在第六周期的第ⅢB族和第ⅣB之间还有一个镧系元素的存在,一共有14种,镧系元素的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4 f轨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略有减小,跟在它后面的其他副族元素的半径也相应减小,变得跟上一周期中同族的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一现象叫“镧系收缩”。 Zr Nb Mo Hf Ta W pm 145 134 130 144 134 130 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原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