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乡的榕树.ppt
福建早在唐代就有大量榕树自然繁衍,“榕城”雅号由此而来。宋代时,福州开始大规模人工植榕,著名书法家蔡襄曾组织在福州至漳泉的驿道旁种植榕树,开创了官府植榕的先河,而紧随其后到福州任太守的张伯玉又进一步推行了“编户植榕”,3年间共植榕上万株,使城区呈现出“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观。千百年来,福建人对榕树情有独钟,即便是大兴土木,也是循着能留即留,能移即移的规则,对榕树加以保护。目前福州全市榕树中,上百年的约有600株、上千年的有6株。 文中共写了故乡的多少棵榕树?哪棵是详写,哪棵略写? 课文里还有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构成一种异常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也营造出某种特有的语言艺术氛围。如: 4.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苦涩”本是故乡人那段痛苦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用来描写本没有感情色彩的“日子”,是借移用兼移情的修辞手法,寓情于物,暗含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 用“生命”来修饰“船”,有悖于逻辑的理解,其意并不在把“船”赋予生命的活力。“生命的船”是运用了修饰喻(又称缩喻)的修辞方式,“船”是喻体,作中心语;“生命”是本体,作修饰语,构成偏正结构的形式,可以理解为“生命像船一样”这样的明喻。它表面上形成语言的超常修饰,其实是在简洁凝练的比喻中,把作者自己飘泊在外的无奈和对故乡深深的眷念之情化为可感的物象,形成形象思维所需要的表象,让人回味。 5.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 遥远的异乡。 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李益) * 作者:黄河浪 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 1941 年 3 月 27 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酷爱文艺,擅长丹青。1960 年考入福建师院中文系,便从诗歌起步,走上文学道路。他的作品先后在《福建文艺》《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并获好评。1975 年 9 月黄河浪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在香港的《文汇报》、《七十年代》和内地《当代》、《海峡》等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 1980 年 6 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第一本诗集《海外浪花》, 1986 年冬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大地诗情》。 1979 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故乡的榕树》获奖后,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黄河浪 请同学们思考: 作者写作重点是生长在故乡的榕树。 1、根据课文的标题,可以推测出作者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 2、根据作者的生平,可以推测出他会以怎样的心情来写? 答: 由于作者客居他乡,所以他很有可能会以思乡怀旧心情来创作本文。 如何认识榕树形象? 故乡的榕树 不是一种普通的相思物,而是凝聚着乡土情结的一种意象,是代表着丰厚民俗文化内涵的一种符号,是勤劳淳朴、生生不息的故乡人的象征。 榕树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树种,其主干一般难以存活200年以上,但其身上不断萌生的气根入地后会长成新的枝干,以取代老朽的主干,因而在历经沧桑后仍能显出勃勃生机。 这棵榕树位于金竹村村后,一眼看去,还以为这100多棵榕树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的树,但走近细看,这一百多棵榕树无不“血肉相连”,竟只是一棵榕树!原来,该榕树的气根落地扎根又为一树,共衍生出百多棵。 目前金竹村村民也不知该榕树长于何年。但据该村一80多岁的老人反映,他还是孩子的时候,这棵树的规模就跟现在差不多,那时他们就无人知道哪棵是“树母”。 据雅虎中国2005-07-12 报道 一棵榕树竟衍生出百多 棵!昨天,记者在徐闻下桥镇金竹村看到,此榕“母生子”,“子生孙”,竟占了近3亩的地盘,形同一个小公园。问村民哪棵是主树,村民无不摇头。 古朴的榕树 沧桑的榕树 乡情如缕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相 思 李觏(gòu)·北宋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