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月考试语文试卷.doc

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月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月考试语文试卷.doc

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月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第I卷为选择题,共3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120分,请用黑色或蓝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空格内,直接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腈纶?????????? 粳米?????? 菁华?????? 泾渭分明?????? 数茎华发 ??B.赝品?????????? 筵席?????? 笑靥?????? 笔墨纸砚?????? 百花争艳 ??C.皈依?????????? 瑰丽?????? 龟裂?????? 循规蹈矩?????? 岿然不动 ??D.舂米?????????? 憧憬?????? 匆忙?????? 冲风陷阵?????? 忧心忡忡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瞻望?????????? 妍媸必露?????? 超凡绝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福祉?????????? 目不暇接?????? 芸芸众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洗炼?????????? 风雨不蚀?????? 斩钉截铁?????? 正其义不谋其利 ??D.喝彩?????????? 礼尚往来?????? 骨梗在喉?????? 一言以蔽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6年2月9日,萨达姆的辩护律师给出另外一种惊人的说法,称美国已经告诉萨达姆,只要他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威,平定伊拉克目前的混乱局势,那么他可以被释放,从而保住性命。 B.姜文来关于要切实保护文化遗迹的看法,得到了最早向媒体揭露圆明园铺设湖底防渗膜工程的张正春教授的赞同。 C.汉字构词能力很强,认识了常用字便认识了许多词,其中许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易学易记;而英文则没有中文的这个优点。 ??D.昨天上午9时,温州市消防部队的600余名消防官兵在同一时间内召开追悼会,深切缅怀衡阳“11·3”灭火抢险救援中临危授命的张晓成等20名烈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以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环节。 B.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C.我们历来主张借鉴外国著名的IT巨头公司的经验,而且事实上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主张反对盲目照搬,全盘西化,因为这样做极端有害。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5—7题。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平衡性基本特质 李翔海 “文化生态模式”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基本的世界图式可名之为“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图式,表现出的平衡性是其颇为独异的一个理论特质。???? ????所谓平衡性,即将万物走向和谐看作是一个趋向于生机平衡即事物的构成要素之间和谐共处、共生并形成相对稳定、协调之均势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就世间万物的基本存在要素而言,它们均是由既相区别又相渗透,从而形成两方面即阴阳构成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阴阳二气的产物。阴阳二气又是互相渗透的。阴阳互渗互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需、调协而生化万物,成为中国哲学世界图式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本身即是相互渗透的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看作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其二,就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亦体现为阴阳之间在相互对峙的平衡中通过此消彼长的不平衡而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换言之,亦即将事物的变化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国哲学的这一理论特质在作为理解天地宇宙之基本观念框架的“阴阳五行”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三,就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即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均合理合度的状态。《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尚中”的价值取向,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如果说中国哲学中的“中和”理念是以中求和的话,那么,“中庸”则至少包含了为人处世以“适度”(无过无不及)为原则,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和而不同)、随时而中(时中)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其中所追求的,不仅是有机的平衡,而且是动态的平衡。 ????????????????????????????????????(节选自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