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南省柘城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调整数据.doc

河南省柘城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调整数据.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柘城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调整数据

前言 项目背景 中共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也提出了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也是现代建设的新目标。2009年3月11日,柘城县建设委员会组织了《柘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审会,与会专家及领导一致通过了《柘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给予高度评价,会后我院根据评审会修改意见对规划进一步完善形成以下规划成果定稿。 技术路线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它的规划层次定位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它的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以落实。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才能真正融入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之中得到实可行的良性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才具有实际的作用168 km,东北部距商丘市中心区45km,北临宁陵县距宁陵45km,南连鹿邑县东南距鹿邑30 km,西毗太康县距太康40 km,西北与睢县交界距睢县45km。柘城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有“上拱汴洛,下附荆淮,襟带京亳,盘桓睢陈”之说。柘城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结合部,是河南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毗邻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交汇处和105国道与310国道交汇处;商周高速穿境而过,在柘城设有北、西两个出入口。许亳高速从柘城南部穿过,亦设有出入口。另有七条省道-商(丘)、柘-宁(陵)、柘-鹿(邑)、柘-睢(县)、柘-太(康)公路等贯穿境内,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级主干道为主,县乡道和村村通公路为辅,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树五谷,化群生,开启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历史先河“株野”,商称“秋地”。周、春秋属陈,战国属楚。进入封建社会至秦始筑城设治,因城内有柘沟环流,一泓清远,柘桑蓊郁,而称名为“柘县”。西汉时属淮阳国,东汉时属陈。三国时属魏,归豫州部陈郡,曹睿时改隶谯郡(今亳州)。自西晋至南北朝,期间历经330余年,柘县被废,南部并入武平,北部并入宁陵。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重设县治,定名为“柘城”,属梁郡(今开封)。唐贞观元年(627年)县废,并入谷熟、宁陵两县。后以“徭输路远,积年陈诉”于唐永淳元年(682年)复置,属宋州睢阳郡(今睢阳区)。五代后梁时,改宋州睢阳郡为宣武军,柘城县属之。后唐时,改宋州宣武军为归德军,柘城仍属之。后晋、后汉、后周三代,柘城皆属归德军所辖。宋初属京东西路应天府(今睢阳区),至崇宁四年(1105年)改属拱1州(今睢县)。金贞元元年(1153年)属睢州。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并入襄邑(今睢县)设巡检司。元成宗八年(1304年)复置,属睢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县废,并入宁陵县,三年后复置,属睢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属归德府(今睢阳区)。清沿明治。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属开封道,二十一年(1933年)改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商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柘城县属商丘行政公署。1958年12月商丘、开封两专区合并,柘城县属开封专区。1961年开封、商丘专区分设,柘城县属商丘专区所辖。1997年,商丘升格为地级市,以市带县,柘城县属商丘市至今。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柘城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东南翼,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高程在42.90米——52.80米之间,平均高程47.85米。高程差约10米,自然坡降为1/3500——1/5000。由于历史上黄河泛滥改道,形成一些碟形、条形洼地,局部地形略有起伏。 柘城县城区南部为老城区,西部、北部为新建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余河坡流经城区西部, 废黄河自西北入城绕城区北、东部逶迤东南流过,北部有北旧湖地势低于城区。 气候气象 柘城县地处中纬度,属于东部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和雨量变化显著,其特点: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平均日照数2258.0小时,日照百分率56%,年太阳辐射总量118千卡/厘米2。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4.3℃,年内以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7.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0.5℃。全县年平均降水量734.2毫米,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匀,降水量高峰在6——8月份平均达383.6毫米,占全年的53.3%,冬春较少。旱、涝灾害频繁,其中旱灾尤为突出。 水文 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水及过境水三种。 天然降水:多年平均径流深82mm,相应径流量0.84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多集中于汛期,利用较困难,易形成洪涝灾害。 地下水:浅层地下水资源埋藏浅,估计储量为23.3亿立方米,矿化度小于2克/升,水质好,适宜食用和灌溉,是可供开采的主要地下水源,多年平均补给量1.79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1.36亿立方米。慈圣、远襄、牛城、陈青集一带属富水区或中等富水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