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在古代各文明区域中,长期以宗教为依据严重阻隔不同阶层社会成员之间流动的是(?? )
A.东亚地区 B.南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西欧地区
考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南亚的印度在晚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前600年)形成了种姓制度。该制度是古代世界最森严的等级制度,迄今,在印度社会尤其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该制度以宗教为依据将人分为四等,四个等级不仅在法律上不平等,而且严格禁止低等级的男子与高等级的女子通婚。
2.与东方“泱泱大国、王权至尊”相比,西方文明在源头上则表现为“小国寡民、君民共治”的特点。西方的这一现象集中表现在(?? )
A.希腊古典时代 B.罗马帝国时代
C.中世纪的欧洲 D.15世纪的英法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西方文明......源头”、“小国寡民”即可选出A项;B项晚于A项,与题目中的信息“源头”不符,故排除;C、D两项处于专制时期,与题目中的信息“文明”不符,故排除。
3.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制度渐次形成,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应该是(?? )
A.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B.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C.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君主专制;封建割据
考点:欧洲的宗教改革
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中世纪的西欧通过采邑改革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采邑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的权力日益强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故本题应选A项。
4.
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三家的评价。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 ?关注人生,留下的是生活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儒家法家道家 B.法家道家儒家
C.道家儒家法家 D.道家法家儒家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第项中的信息“关注人生......自由”可知这应为道家“无为”的思想;由第项中的信息“关注国家......公正”可知这应为法家“法治”的思想;由第项中的信息“关注文化......仁爱”可知这应为儒家“仁”的思想。故本题应选D项。
5.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废除分封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汉祖......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即可选出B项;A、D两项应为秦始皇,与题目中的信息“汉祖”不符;C项不能体现“周制”,故排除。
6.学术界有一个观点,衡量政治优劣的标准,主要看能否处理、协调好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核心是平衡。根据这一标准,中国古代最好的时期及制度是(?? )
A.清朝——军机处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秦汉——郡县制 D.明朝——内阁制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衡量政治优劣的标准,主要看能否处理、协调好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核心是平衡”即可排除已经废除丞相制度的A、D两项及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C项,选择B项。
7.以下选项中,对宋神宗时王安石的变法,评价较为中肯的是(?? )
A.外患入侵,靖康之变 B.国势大振,联金灭辽
C.稍有成效,未动根本 D.国势日衰,一蹶不振
考点:王安石变法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王安石变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最终变法被全部废除。故排除D项,选择C项;A、B两项均发生于12世纪上半期,晚于王安石变法的时间“11世纪中后期”,故排除。
8.康熙晚年曾有“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的感悟,从中可以折射出(?? )
A.中西方文化分歧巨大 B.中西方差距开始拉大
C.恐惧并戒备西方国家 D.中国的国力急速衰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即可选出C项;题目中未涉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差距及中国的国力,故排除A、B、D三项。
9.“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惧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