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VIP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阳县柳城高中2014--2015学年度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这是因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世界文化可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中国人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D.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命十年二月,来归     归:出嫁 B.康熙十一年,幸赤城汤泉 幸:到,巡游 C.吴三桂乱作,频年用兵 兵:战争 D.绵历数于无疆,惟休 休:停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孝庄文皇后贤德的一组是(3分) ①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 ②还度岭,正大雨,仍下马扶辇 ③发宫中金帛加犒 ④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⑤闻各省有偏灾,辄发帑赈恤 ⑥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紧紧围绕孝庄文皇后来平实地记叙其生平事迹,给我们展现了一位贤德有为的贤后形象。 B.圣祖陪太后行经长安岭时,因天下大雨,圣祖担心太后安危,便下马扶辇而行,太后让他骑马相随,他始终不肯。 C.本文不仅用诸多史实来证明孝庄文皇后的贤德,而且还通过描写圣祖的言行举止来使这种贤德更加突出。 D.太后崩逝后,圣祖很是哀痛,要在宫中服丧二十七个月,后经诸王大臣屡次疏请遵守遗命,才答应以一日折算一月,为太后服丧二十七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次博洛和屯,闻太后不豫,即驰还京师。(5分) 译文:? (2)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复作,上昼夜在视。(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8~9题。 8.从炼字的角度看,“寒光带岫徙,冷色含山峭”中哪两字用得极妙?请指出并分析表达效果。(6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总结赤壁美景,引出后文中周瑜这一形象的两句是”     ,    。(3)韩愈在《师说》中总结”师道之不复“的原因,说明士大夫们以地位低的人为师,也不愿以地位高的人为师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的开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既描绘了学生放学时候的场面,又巧妙地安排了主角西蒙的出现,使得文章情节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 B.本文语言风格诙谐而富有生活气息,传达了最朴素的温暖情怀,其中一些温馨浪漫的情节,用语简洁而又不失含蓄,给人留下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空间。 C.小说的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