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述先先生与中西比较哲学
劉述先先生與中西比較哲學
李明輝*
近年來留意於儒學發展的人多半都知道所謂的「儒學三期」說。施忠連先生認為:此說最早出於沈有鼎先生在1937年元月於南京召開的中國哲學會年會中宣讀之論文〈中國哲學今後的發展〉。但沈先生此文談的是中國文化的分期,而不是儒學的分期。故嚴格而言,首先提出此說的是牟宗三先生。他於1948年撰寫了〈江西鉛山鵝湖書院緣起暨章則〉,文中以孔、孟、荀至董仲舒為儒學發展的第一期,宋、明兩代為第二期,今日則進入第三期。其後,他在《政道與治道》1980年新版序中提到「儒家學術的三個階段」。除了將第一階段延伸到東漢末年之外〔……〕,其說與前說並無差異。但此說之所以能廣泛流傳,有賴於杜維明先生之提倡。杜先生有〈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一文,基本上繼承牟先生之說,而以先秦、兩漢儒學為第一期,宋、元、明、清儒學為第二期,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的儒學為第三期。他並且指出:第三期儒學是回應十九世紀中葉以來西方文化的撞擊與挑戰而形成。當代新儒學之興起可以說是這種回應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當代新儒學自始就是在一種比較文化的脈絡下發展。在當代新儒家當中,第一代的熊十力、梁漱溟、錢穆先生、第二代的徐復觀先生雖不以西學見長,但他們的學問依然具有比較文化的視野。
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如劉述先、杜維明、余英時等人)由於長期在西方大學研讀與教學,他們的思想較諸其前輩,具有更明顯的跨文化視野,自然不足為奇。本文擬以劉述先先生(1934- )的思想發展為例,來說明當代新儒學的跨文化特質。劉先生在一本可視為其「思想自傳」(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的著作《傳統與現代的探索》中有如下的夫子自道:
我的思想由起點開始,目標就是要融通中西的。在我這一代,根本就沒有抗拒向西方學習的問題。〔……〕我的志向既是要融通東西,故此在前期的階段是以學習西方哲學為主,東方哲學的智慧是以默識的方式存放在心裡,但總有一種嚮往,遲早有一天能截長補短,通過一種綜合的方式,重新恢復中國哲學的慧識。
此一早期的傾向明確地決定了他往後哲學發展的方向,也形塑了其哲學思想的特色。
劉先生於1951至1958年間就讀於臺灣大學(包括一年軍訓)。根據其自述,
他在這個階段所接觸的西方哲學家有洛克(John Locke)、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羅素(Bertrand Russell)、尼采、卡西勒(Ernst Cassirer)等人,此外還涉獵了邏輯、語意學、分析哲學、實用主義、邏輯實徵論等哲學分支與思潮。其大學畢業論文題為〈關於語意學在哲學上的意義的一個探究〉,係討論邏輯實徵論、實用主義與符號形式哲學三派的理論效果。其碩士論文題為〈卡西勒「符號形式哲學」研究lbert Schweitzer)的《文明的衰敗和復興》(Verfall und Wiederaufbau der Kultur)與卡西勒的《論人》(An Essay on Man)。前者於1958年由臺中中央書局出版,後者於1959年由東海大學出版。卡西勒的《論人》原先即是用英文撰寫,於1944年出版。此書可視為其三冊本的《符號形式的哲學》(Die Philosophie der symbolischen Formen)之濃縮本。許懷徹的《文明的衰敗和復興》於1923年以德文出版,C.T. Campion的英譯本亦於同年出版。劉先生係根據英譯本亦出此書。這些譯著顯示他在這個階段學習西方哲學的成果。
劉先生於1958年在臺灣大學畢業後,隨即到東海大學任教,直到他於1964年赴美國南伊利諾大學(以下簡稱「南伊大」)進修為止。在這段期間,他繼續撰寫有關語意學與分析哲學的論文,其後結集成《語意學與真理》一書。此外,他特別注意西方的生命哲學與文化哲學,進行有關柏格森(Henri Bergson)、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克羅齊(Benedetto Croce)、凱撒林(Hermann Keyserling)等人的研究。他在文化哲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即其《文化哲學的試探》一書(臺北:志文出版社,1970年)。此書主要討論卡西勒與史賓格勒的文化哲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於1966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一書。此書可說是他思考中西比較哲學所得的第一份整體成果。在書中,劉先生根據其文化哲學的觀點對中西哲學與文化進行比較研究,其中甚至有兩章分別討論〈東西哲學的形而上學意境〉(第四章)、〈東西差異心態的比較與評價〉(第六章)。
總結來說,在劉先生在臺灣大學就讀與在東海大學任教期間,對其比較哲學的視野影響最大的首推卡西勒的哲學思想。這點可由劉先生本人的如下回顧得到證實:
我在另一方面則深深地為卡西勒的思想所吸引。新康德派不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第一框+第3目【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2011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建筑施工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pdf
- 面向教学评价的情感分类.pptx VIP
-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高中数学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课件】.pptx VIP
- 《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图解》.pdf VIP
-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pdf VIP
- 羊群效应——一个班级最可怕的存在!--高一上学期班级凝聚力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Apple 环保系统操作说明FMD_Portal_TRM_Training.pdf
- 厄瓜多尔介绍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