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景抒情、比喻 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景抒情、比喻 对比、反问 同样是“昭君出塞”的事迹,杜甫笔下的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的昭君,而在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这两首诗中,却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的确,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正如翦伯赞所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昭君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 迁移扩展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白居易《昭君词》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吴雯《明妃》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王安石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 有关王昭君的故事既载史籍,流传也广,自汉代以来以此为题材的作品颇多,但主旨不是悲王昭君之流落塞外,就是责毛延寿之贪赃弄奸。王安石却不取此想法。他认为杀毛延寿实属冤枉,因为像明妃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妙意态是画不出的。这一观点并不是简单地为毛延寿开脱罪责,而是含蓄地揭示明妃的不幸实际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造成的。 同样,关于其思念汉室,王安石并不就事论事,作一般的悲悯之语,而是展开视野,由明妃联想到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联想到在南的失意,而言外之意,则又由美女的失宠联系到才士的不遇,以对昭君个人的强为宽解翻转出广阔的人生主题,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的普遍性与无可奈何。 王安石这一立论易犯胡汉不分、内外无别之嫌,尤其是第二首中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更容易给人丧失民族立场之感。自南宋以来,王安石这两首诗就不断招致非议。其实批评者都误解了王诗本意。王诗旨在推陈出新,这里面既有作为大政治家对人生独立思考的深度,有个人好为异论的性格作用,又有为文宜奇不宜平的创作通则。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分车间安全用电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2024)黔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结构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pdf VIP
- 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通用类).docx VIP
- CNAS-CL02-202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docx VIP
-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考试题.docx VIP
- 地面、墙面、吊顶施工方案汇总.doc VIP
- 新解读《GB_T 23169-2019发制品 教习头》最新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