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研究与教师成长.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叙事研究与教师成长.ppt

叙事研究与教师成长 张肇丰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 2012.3.13 叙事研究与教师成长 一、叙事与案例的性质异同 二、叙事研究的基本模式 三、叙事与研究的关系 一、叙事与案例的性质异同 叙事是人的天性 叙事是一种表达方式 叙事反映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声音” 案例研究与叙事研究的兴起 (质的研究) 1996年,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1期 1997年,岳晓东:《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上海教育科研》杂志最早开辟了“案例评析”专栏,发表了国内第一批“研究性学习”案例。 2002年,《中国教育报》举办教育案例征文活动,收到近4万篇来稿。 2003年,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研究》第2期; 2001年起,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集刊,倡导叙事研究。 2003年,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个中学科研室主任的困惑 读过一些专家的文章,本来我似乎明白了叙事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区别,但读了徐碧美的《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后,发现她的案例研究就是我认为的叙事研究,当我读郑金洲的《行动研究指导》时,发现他把“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分开来写,说明这两种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我请教过好几个朋友,包括教育学博士,他们也说不清楚。 (仲丽娟:《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一位中学教师的亲历亲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叙事与案例的区别 叙事 案例 一种表达方式 一个特定情境 基本性质 时间概念 空间概念 关注重点 发展过程 相互关系 思维方式 偏重感性认识 兼顾理性认识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 叙述说明议论 叙事与案例的联系(1) 在多数情况下,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可看作同一概念,也可称为叙事型的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以叙事为主要方式对特定情境及其意义进行的描述和诠释。 中小幼教师通过叙事形式陈述事实、总结经验、实践反思。 叙事与案例的联系(2) 在少数情况下,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是 交叉概念。 有些叙事比较松散或隐晦,没有明显的情境特征。 有些案例研究不是以叙事为主,而是以说明、分析、议论为主。这类非叙事型的案例研究有其独特的功能。 案例:一个诚实与集体主义的 两难问题讨论 教例:凳子事件 分析: (一)动机论 以良好的动机为出发点,认为责任、义务和原则是比行为的后果更重要。 (二)结果论 以行为的结果作为判断行为是否道德的依据,正确的行为是使善最大化。 怎样处理凳子事件? (一、动机论) 如果默许,那么: (1)违背了做人要“诚实”的道德准则 (2)违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 如果批评,那么: (1)同学们将因诚实而带来不利,他人却因不诚实而获利,老师能否说服同学? (2)是否从另一方面纵容了其它班级同学的不诚实?如何教育其它班的同学? 怎样处理凳子事件? (二、结果论) 如果赞同,那么: (1)是对同学们表现的集体主义的肯定 (2)有可能教训了偷拿别人凳子的人。 存在的困难: (1)怎样判断使“善”最大化? (2)强调追求好的结果,会促使不择手段,从而产生了“恶”。 怎样处理凳子事件? (动机和结果相结合) 徐老师也许可以这样做:让同学将凳子还回去,组织讨论什么是真正的集体主义,如何才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正确行为;为了防止凳子再次被盗,可以让校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育,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为了避免以后的损失,在班上实行凳子责任制,并让他们理解,这一次自己受到了一点损失,正是为了不让偷拿凳子行为继续下去,既是出于好的动机,又可以达到良好的目的。 小结: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的异同 1. 共同的方法论背景和性质 2. 事情总是发生在情境之中 3. 好的叙事是有思考的叙事 二、叙事研究的基本模式 叙事研究有没有模式? 叙事研究是否需要模式? 两种观点的争鸣 施铁如:《“怎么都行”:学校改革的后现代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2期。 许锡良:《评“怎么都行”:对教育叙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