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七章.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第七章

配穴: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太阳、少商点刺出血,或太阳刺络拔罐,睛明应严格注意操作规程,轻刺。根据病情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1)挑刺法:可在肩胛间按压过敏点,或大椎两旁0.5寸处选点挑治。本法适用于急性结膜炎。 (2)耳针法:选眼、目1、目2、肝。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亦可在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1.刘炳权用穴位注射治疗流行性结膜炎352例。将352例分为太阳穴组206例,耳穴组146例。太阳穴注射组,取双侧太阳穴常规消毒后,每次注入低浓度维生素B12 0.5ml,每天一次;耳穴注射,在耳针眼穴,耳垂中点,按皮肤常规消毒后,在双侧耳穴注入低浓度维生素B12 0.2~0.3ml,每天1次。连续治疗3天,统计疗效。同时两组均配合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4~6次。结果:太阳穴组基本治愈率66%,耳穴组基本治愈率78%,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刘炳权.穴位注射治疗流行性急性结膜炎352例。中国针灸1992;12(3):32) 2.孙法轩用刺血法治疗急性结膜炎,治疗组203例,主穴取印堂,配穴取瞳子髎(双),皮肤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放血1~2滴,每日1次,3次后观察疗效。对照组144例,用五官科超短波治疗,功率40W,波长50兆赫,圆形电极中号 7cm× 2× 2眼部并置法,温热量,时间20min,每日l次,7次后观察疗效。两组同时配合病毒灵眼药水,金霉素眼膏点眼,l日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5%,对照组有效率8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孙法轩.刺血法治疗急性结膜炎203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2; 12(5):25) 1.疗效评价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常在治疗1~2次后,红肿疼痛即可明显减轻。有些病例在针治后半小时即能睁眼,异物感消失。 2.预防与护理 本病在流行期,应注意接触传染,洗脸用具要隔离,宜勤洗手,不用手或衣袖拭眼。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食物。 本病是以急性目赤肿痛,羞明多泪为主要特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因主要是外感风热或时行疫气。亦有因内伤而致肝胆火盛,病机为经脉痹阻,气血壅滞为病。病理性质属实。治拟清热消肿,散郁止痛。其主方中以“四关”穴,清泄风热,局部用穴以祛邪通络,再随证加减,针用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祛邪散郁。 临床分类: 本病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内、外麦粒肿之分。其中生于皮脂腺、变态汗腺者为外睑腺炎,即外麦粒肿;生于睑板腺的为急性化脓性睑板腺炎,即内麦粒肿。本病发病急,多生于一眼,也有两眼同时发生,常表现为复发或多发。 本病多因因脾胃蕴热,或心火上炎,又复外感风热,积热与外风相搏,气血瘀阻,火热结聚,以致眼睑红肿,熟腐化为脓液。 病理性质属实。 外感—风热毒邪,客于眼睑 内伤—脾胃蕴热,心火上炎 火热结聚 气血凝滞 熟腐化脓 临床主症表现 本病初期,睑缘部痛痒,或局部皮肤红肿,触之有硬结,推之不移,压之疼痛。继则红肿热痛加剧,拒按,数日后轻者未成脓可自行消散;重者睑缘处出现黄色脓点,形如麦粒,破溃排出脓液后肿消而愈。 外感风热与脾胃蕴热鉴别表 证型 主证 兼证 外感风热 病初起,局部红肿 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伴 痒痛,触之有硬结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 脾胃蕴热 眼睑红肿灼热疼痛 伴有口干、口臭、便秘、 尿赤、苔黄、脉数 方义:点刺太阳出血,可清热解毒,活血散结。鱼腰疏调眼部气血,为治疗眼病常用的有效奇穴。风池是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可泻头面之风热。 配穴:脾胃蕴热者,病在脾胃、责之太阴、阳明。局部取足阳明之承泣、四白,远取足太阴之三阴交、手阳明之曲池以清利脾胃湿热。外感风热者病在表,责之太阳、少阳,局部取攒竹、丝竹空与太阳穴以疏风清热。对症取穴:行间以清热泄火;合谷以解表退热。 (1)挑刺法:在两肩胛间,第1~7胸椎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血液,可反复挤3~5次。 (2)耳针法:选眼、肝、脾。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 中医的病名、分类:中医文献中,依病因、症状不同,分类甚多,称法不一。如:暴聋、风聋、劳聋、久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