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科学理论体系.doc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投标课题序号:1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攻关项目 投标评审书 投标课题名称: 证据科学的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 投标者(首席专家): 张保生 教授 所在学校(盖章): 中国政法大学 所在院、系、所: 证据科学研究院 申请日期: 二○○六 年 九 月 十八 日 教育部社科司制 二00六年七月 投标材料之一 目 录 《投标评审书》封面 一、研究队伍情况 ……………………………………………… (4) 表1. 首席专家情况 …………………………………………… (4) 表2.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之一) ……………………………… (5) 表3.校内课题组成员情况 ……………………………………… (19) 表4.校外(国外)课题组成员情况……………………………… (31) 二、所在院、系、所情况………………………………………… (38) 表5.投标课题研究的院系或研究机构…………………………… (38) 三、课题论证……………………………………………………… (39) 表6.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39) 表7.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44) 表8.本课题的总体框架、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 (68) 表9.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73) 表10.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调研计划………………… (87) 表11.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之处……………… (90) 表12.研究文献资料、数据准备情况及仪器实验设备等科研条件 (92) 四、课题研究时间和研究成果…………………………………… (93) 表13.本课题计划完成时间及研究进度…………………………… (93) 表14.中期研究成果的形式、完成时间及使用去向……………… (94) 表15.最终研究成果的形式及使用去向…………………………… (94) 五、投标课题的经费预算及用途 ……………………………… (96) 表16.关于境外调研费用的论证(选填)………………………… (97) 六、其他有关材料………………………………………………… (98) 表17.学校担保意见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措施…… (98) 表18.有关部门与学校对投标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和成果推广 的意向(选填)…………………………………………………… (99) 投标材料袋背面粘贴表 投标课题情况 投标课题序号 第11号 投标课题名称 证据科学的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 投标单位情况 学校 名称 中国政法大学 联系人 王日春 联系 电话 通讯 地址 中国政法大学校办 首席专家情况 姓名 张保生 职称 教授 联系 电话 办公 010住宅 010 手机 联系E-mail bensenzh@cupl.edu.cn 课题组校外成员名单 所在单位 姓名 所在单位 姓名 1 中国人民大学 何家弘 15 中国法学会 程 怀 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刘 耀 16 3 最高人民法院 沈德咏 17 4 最高人民法院 邵文虹 18 5 最高人民法院 祝二军 19 6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王明达 20 7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李后龙 21 8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周继军 22 9 司法部 霍宪丹 23 10 国家法官学院 毕玉谦 24 11 美国贝克?麦肯思国际律师事务所 满运龙 25 12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 艾 伦 26 13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 伊姆温克日德 27 14 俄罗斯内务部圣彼得堡大学 彼图霍娃·玛丽娜 28 注: 1.本表填写校外课题组成员,不得遗漏。如因遗漏校外课题组成员而造成开标时评审专家不能回避者,本次投标自动撤销。 2.请将本表复印8份,分别贴在8个档案袋背面,以便选择评审专家时回避。本表只作此用途,不在投标材料之一中装订。 三、课题论证 表6.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1.有助于促进证据科学的交叉学科发展 ⑴证据法之“神证-人证-物证”三阶段发展趋势 证据法的发展史,呈现出一个“神证-人证-物证”的辩证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