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2013年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试题
语 文 试 题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1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方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第1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有着赏雾的传统,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向。神秘、迷离、缥缈、空寂,雾的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可不知从何时起,美好而纯净的雾,离我们却越来越远,再难寻觅,取而代之的,变成了“雾霾”、“灰霾”。那么我们常说的“雾都’’中笼罩的究竟是雾还是霾?从2011年底开始,一直被公众热议的PM2.5和雾霾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这种解释较为生涩,雾还有一种充满诗意的形象解读:“云是飘在天上的雾,雾是落在地上的云。”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一是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二是空气中有凝结核。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从古对今都流传着许多有关雾与天气的谚语,比方说“十雾九晴”、“雾得开,三天晴,雾不开,冷死人”、“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那么霾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古籍《尔雅·释天》中对霾的解释是“风而雨土曰霾”。古人的“霾”泛指了今天的“扬沙”、“尘卷风”、“沙尘暴”、“浮尘”等天气现象,在当时的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地区这样的霾并不少见。而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却只能追溯到十年前:2002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青年科学家首次将国外文献中的“Gray Haze”直译为“灰霾”。“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这是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 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 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 0%的为霾。8 0%一9 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霾和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全体家族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按个数计算,每立方厘米的大气中含有的颗粒物数量可能上亿;按个头计算,它们的粒径大小可从几个纳米到100微米。颗粒物的概念对于公众来说可能较为陌生,但它的组成部分——PM2.5则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 0。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2011年底,这一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大气环境化学专业术语入选了2011年民生专题十大流行语;2012年7月,PM2.5被收录入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1期)
1.下列对雾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B.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C.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霾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1 O公里,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
D.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4届高考理综模拟试卷.doc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4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5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能力测试试题(实验班).doc
- 福建省闽侯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PDF).pdf
- 福建省名校联合2006-2007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人教版.doc
- 福建省南靖四中2014届高考理综模拟试卷.doc
- 福建省南靖四中2014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南平市2011届高三语文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题.doc
- 福建省南平市2011届高三语文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南平市2014届高三理综5月质量检查.doc
- 甘肃省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甘肃省三模).doc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4届高三理综4月诊断考试试题 扫描版.doc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4届高三理综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doc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4月诊断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doc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诊断试题(扫描版).doc
- 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理综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试题.doc
- 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合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4届高三理综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二)(无答案).doc
-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4届高三理综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三)(无答案).doc
-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4届高三理综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一).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