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精神心理学题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一节 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时代背景 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是19世纪末奥地利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及社会生活的产物。当时的奥地利,在经济上,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社会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在政治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广大人民遭受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三重压迫,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社会文化上,当时的奥地利仍处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宗教气氛浓厚,两性禁忌甚严,人们正常的性欲望、性生活等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部紧张的冲突状态。社会外部恶劣的政治条件和压抑的文化环境与个人内部的紧张冲突交织在一起,致使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应运而生。 二、哲学心理学背景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在心理学上,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论述来源于莱布尼茨的微觉说,赫尔巴特的意识阈,和意识运动的学说。他的心理观则受布伦塔诺的影响较大。在哲学思想上,叔本华的无意识概念、他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哈特曼的无意识研究都能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找到影子。与此同时,18、19世纪哲学中盛行的享乐主义动机学说的影响更是体现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当中。在科学思想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观与赫尔姆霍茨的能量守恒观点有密切关系;而他的本能论的依据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三、科学背景 四、心理病理学背景 促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产生更直接的原因是心理病理学研究的成果与发展。在19世纪,精神病的病因说中生理病因观占优势,但同时心理病因观也很快形成了。弗洛伊德接受了心理病因说和精神催眠术,并更改了心理病因观的一些术语,如心理组织为情结,意识缩小为压抑,心理分裂为精神宣泄。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 一、弗洛伊德传略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潜意识论 (二)释梦论 (三)性本能论 (四)人格论 (五)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论 (六)社会文化论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评价 (一)影响与贡献 开创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 开辟了心理学新的研究领域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二)局限与错误 第三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一)追求优越 (二)自卑与补偿 (三)生活风格 (四)社会兴趣 (五)创造性自我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三)心理类型学 (四)心理动力学 (五)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节 新精神分析心理学 一、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一)生平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儿科医生。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国公民时,才改姓爱里克森。 (二)自我心理学思想 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论 (一)霍妮 1.基本焦虑 2.神经症需要 3.神经症人格 4.理想自我 5.基本冲突 6.治疗观点 (二)弗洛姆 1.人的心理需要 2.社会性格 * * 显意识、潜意识 *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