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分子生物学专题讲座小论文
专业班级:麻醉学1201班 学号:057120710 姓名:叶 晨 计分:
电话 E-mail:472925196@
线粒体疾病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经过简单介绍线粒体结构及功能,主要针对其DNA的遗传特点和变异,介绍线粒体疾病的病因和几种常见疾病;介绍目前的治疗线粒体基因病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方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基因突变;线粒体疾病;治疗
Abstract: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asons of mitochondrial disease and some common diseases of them by introducing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mitochondria,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the DNA mutations.It summarizes the general survey and treatment on mitochondrial disease at present.Finally it makes a feature about the research of mitochondrial disease in the future.
Keywords:Mitochondrial DNA;DNA mutation;Mitochondrial disease;Treatment
前言 线粒体是真核动物细胞(除成熟红细胞外)中唯一含有自己的基因组及遗传机制的细胞器,被称为细胞“动力工厂”,因为它通过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respiration chain)或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ETC) 进行电子传递,完成对营养物质的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 过程,最终产生ATP,供应细胞所需能量达95%。线粒体有自己的一套遗传控制系统,同时也受到核DNA 的控制。线粒体DNA(mtDNA) 缺失或点突变,使编码线粒体氧化代谢过程必需的酶或载体发生障碍,糖原和脂肪酸等不能进入线粒体充分利用和产生足够的ATP,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产生复杂的临床症状。本文就mtDNA 的分子结构,线粒体疾病的定义及其遗传学特点; 线粒体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几率,常见的人类线粒体疾病,以及现已掌握的线粒体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人线粒体疾病的简介
线粒体基因变异(mitochondrial DNA, mtDNA)与多种不同疾病包括AD(阿尔茨海默病)、记性心肌梗死双相精神障碍、拉贝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听力受损、PD(帕金森综合症)、中风和Wolfram综合征(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和耳聋)相关联。与mtDNA变异高度相关的疾病被称为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mtDNA 突变通常是异质性的,即野生型和突变型mtDNA分子共存,当突变型mtDNA的数量超过一定的阈值(阈值效应)时个体表现为线粒体疾病[1]。
人线粒体基因分子遗传特性
2.1 mtDNA 为母系遗传方式。母亲将mtDNA 传递给子女,只有女儿将其mtDNA 传递给下一代[2]。
2.2 mtDNA 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这是因为mtDNA 突变是随机分配到细胞中所致。
2.3 mtDNA 突变体与正常的mtDNA 混合存在在肌体中( 异胞质性) 。因此,线粒体病的表现型取决于mtDNA 突变体所占mtDNA 总数的比例。mtDNA 突变体一般低于40%不发病。母亲可为携带者,而子女是否患病,患病轻重程度取决于获得母亲mtDNA 突变体的数量。另外,表现型还取决于线粒体对供能的依赖程度,从高到低为: 中枢神经、骨骼肌、心脏、肾和肝脏。
人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和基因突变的关系
据顾明亮等人的研究,mtDNA通过与核基因相互作用完成协调的生理功能[3]。由于各种原因使mtDNA 或/和核DNA 发生基因突变,线粒体内氧化呼吸链出现异常,使得ATP合成障碍,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氧化应激,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加,从而诱导细胞凋亡[4]。现已知的mtDNA 突变体有以下几个种类:
点突变。病理性点突变是单一的核苷酸改变所造成的疾病为母系遗传,但同一种点突变,在不同患者可造成不同的临床表现。
缺失。mtDNA 部分缺失,使基因组缩短。单发缺失多为散发性,多发缺失可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