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番茄红素抗前列腺癌的及展望资料.docVIP

综述——番茄红素抗前列腺癌的及展望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番茄红素抗前列腺癌的研究及展望 姓 名: 王 点 专 业:预防医学1班 ?综述? 番茄红素抗前列腺癌的研究及展望 王点1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番茄红素的来源、理化性质、体内分布和代谢、生物学特性,还有其对预防前列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以及抗癌机制的实验研究现状,最后对番茄红素抗前列腺癌研究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癌症 中第一位,每年因前列腺癌死亡者超过35000例,死亡率仅次于于肺癌[1]。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男性病人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发病年龄也在趋向年轻化,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男性生命的重要疾病[2]。据统计,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由50年代的0.2/10万人口升至90年代的1.2~3.4/10万人口,现已排在泌尿系肿瘤的第三位[3]。 最近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研究发现,番茄制品的消费可以明显降低前列腺癌危险性。对14,000名男性Seventh—day Adventists进行了6年随访研究,发现每周食用5次以上番茄红素,则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明显下降[4]。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研究室的Gipvannucci等[5]在1986—1992年对美国48,000名医务人员进行的随防研究分析也证实,摄入大量富含番茄红素的制品与前列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而其它类胡萝卜素与前列腺癌危险性无关。番茄红素是番茄制品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而且是番茄制品中具有抗癌特性的关键成分。这提示,番茄红素在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属于烃类类胡萝卜素,不具有维生素A原活 性。它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猝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过氧化自由基,诱导细胞间 隙连接通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等[6]。 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大多是流行病学调查。大量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对前列 腺癌、胃癌和肺癌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和消化道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同番茄红素的摄入量成反比[7,8,9]。实验室研究也发现番茄红素能明显减少自发性乳腺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大鼠乳房癌的数量和大小。Kim等报道,番茄红素能预防二乙基亚硝胺(DEN)、甲基亚硝基脲(MNu)和二甲基肼诱导的肺癌的形成[10],能缩小DEN诱导的大鼠肝癌前病灶[11]。另外,番茄红素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一7),人肺癌细胞(NCI—H226)的增殖[12]。但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作用的研究却很少。 当前,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及生命疾病,肿瘤的化学预防及饮食疗法已受到广大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前列腺癌是一个发展很缓慢的疾病,生活方式、饮食和营养能调节其危险性。蔬菜和水果对多种人类癌症的预防作用是肯定的,在众多可能的有效防癌成分中,番茄红素可能是主要的一种。 一.来源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在植物中主要是存在于成熟的红色水果和蔬菜中,在秋橄榄浆果中的含量较高。如番茄、西瓜、番石榴、番微果、木瓜、葡萄、草莓、苦瓜籽、萝卜、胡萝卜、红肉脐橙、甜杏、红色葡萄、柚子等,龙虾和螃蟹中也含有番茄红素。平时人们通过饮食获取番茄红素[13],每100 g番茄含番茄红素3~14 mg,成熟度愈高含量愈多。目前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天然产物提取法、基因工程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番茄红素自Karrer首次合成至今已有半个世纪,方法成熟。 二.理化性质 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分子式为C40H55,相对分子质量为536.85,熔点174℃(反式),与β胡萝卜素是同分异构体。番茄红素难溶于甲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三氯甲烷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番茄红素是许多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经过环化可形成其他类胡萝卜素,但动物体内无法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因此其稳定性很差,容易发生顺反异构和氧化降解。到目前为止已发现72种异构体。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全部为全反式构型,在人体组织中则大部分为顺式构型。长时间加热或紫外线照射可使其异构化,产生部分顺式构型。番茄红素顺式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熔点、摩尔消光系数、呈色能力、极性、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和生物活性的不同[14]。 三.体内分布和代谢 番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