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
******位于河北省******以东约90km的渤海之滨,在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部,漳卫新河与宣惠河交汇的大口河在此入海。水上北距天津112km,东距龙口约280km;陆上西距黄骅市45km,朔(州)黄(骅)铁路直通港口。******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以******和煤炭港区为主、河口港区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是******的支柱产业之一,沧州拥有中石化、中石油、沧州大化集团、沧州化工实业集团等国内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较好的产品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迫切需要进口原料油及液体化工原材料、出口产品。随着沧州渤海新区以及后方腹地经济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港口物流为主的五大产业群,尤其是临港工业石油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等的顺利起步,对******散货运输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因此,在******建设专业化的液体库区,保证燃料油、成品油和腹地内石化企业的原料及产成品供应,促进******“化工城”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此,************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拟建设******************液体化工码头及罐区工程。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的港口功能、提高港口的综合通过能力和竞争力、优化港口的货种结构,使******成为华北地区液体化工的中转基地,充分发挥港口对当地经济及渤海新区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推动河北省实现沿海经济强省的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快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等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委托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院组织人员到工程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资料收集,在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类比调研和工程分析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生产规模核实、污染物排放状况调查、数学模型预测及资料汇总分析等,编制完成了《******************液体化工码头及罐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版)。
在本次评价工作中,得到了河北省、******、渤海新区环保部门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总则
1.1 评价指导思想及目的
本次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根据工程附近的环境特点以及对所在地区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客观、科学的对本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论证,并通过评价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1) 通过现场调查与现状监测,掌握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和自然、社会环境基本情况。
(2)通过工程分析,查清建设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3)对工程建设后对评价海域的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对拟建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影响程度与范围,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4)对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建议值。
(5)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设计单位优化设计、管理部门决策、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评价工作原则
(1)评价工作总的原则是“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实施“清洁生产”。
(2)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工程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原则。
(3)评价结合******总体规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及《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等开展工作。
(4)通过工程分析,查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通过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5)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取得的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保证环评质量。
1.3 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订);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90-62号令);
(15)《关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