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学教师授课计画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淡江大学教师授课计画表.doc

淡江大學教師授課計畫表 95 學年度第 1 學期 授課教師:曾章瑞 授課班級:研究所        課程學習背景: 我國建立民選總統的民主制度後,於民國91年3月1日依法實施《國防法》與《國防部組織法》,正式推動文人領軍,以及軍政、軍令、軍備三元鼎立的國防運作模式,其開創歷史的過程與現況,勘值國防研究學者瞭解及回顧。民國91年11月14日制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民國92年1月22日公布實施《軍備組織條例》成立軍備局,民國94年2月2日正式實施《全民國防教育法》,推動「學校教育、在職教育、社會教育以及文物教育」等作為,都是國防事務革新與發展的重要歷程。此外,國防部審度時代潮流及國際戰略環境變遷,也持續推動精進案二階段的軍事事務革新,更計畫在97年完成新階段的兵力結構,同時也以「徵募併行」模式進行兵役革新,並持續推動軍備採購,引進新一代防衛武器系統。瞭解國防發展的趨勢,是培養戰略研究前瞻思維的要件。 上述我國國防事務管理的變革,除影響我國防發展與國家安全外,也將促動區域安全戰略環境中,我國與亞太各國的互動以及兩岸情勢的發展。此等環境相扣的國防事務與管理作為,在全民國防時代中已成為社會民眾普遍關心的事務,其對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影響更是國防與戰略研究人員必備的基本素養。 因此,對所有進行國際事務及戰略研究的人員而言,若能瞭解國防事務與管理,並能就我國「國防事務與管理」的特定議題做深度探討,當能協助該等研究人員深度掌握戰略環境核心動因,以利其所進行各項相關國際事務與戰略的分析。 教學目標: 以講授、專題研討、個人與群組研究方式,透過「概念→蒐資→主題探討→蒐資→知識整理→研討→寫作→發表→整合→集冊」模式,完成「國防事務與管理」專題的學習,修課過程中將協助學員建立下列學業: 認識國內外戰略環境與國防事務的關係 建立國防事務與管理的基本認知 瞭解世界各國國防事務管理的作法 瞭解我國國防事務管理的變革與發展 瞭解當前我國國防事務管理的特定議題 國防事務與國際事務整合戰略思考探討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全民國防概論」,曾章瑞著,國立空中大學(必備) 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必備) 「新世紀國家安全與國防思維」,曾章瑞著,國立空中大學(參考) 「經略國防」知識網站 教學進度:本課程3學分共計18週次。分「6個專題模組」進行研討如下; 週次 主題 說明 1 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 分組研討及專題報告分工 學術研討會籌備 2 專題一 國防事務與戰略研究應有的國防素養(含個人專題報告) 3 4 專題二 國防事務與管理的內涵及功能(含個人專題報告) 5 6 專題三 世界各國國防事務管理體系及特性探討(含個人專題報告) 7 8 專題四 我國國防事務管理的革新與發展(含個人專題報告) 9 10 專題五之ㄧ 我國當前國防事務管理(軍政)議題研討(一) (含個人專題報告) 11 12 專題五之二 我國當前國防事務管理(軍令)議題研討(二) (含個人專題報告) 13 14 專題五之三 我國當前國防事務管理(軍備)議題研討(三) (含個人專題報告) 15 16 專題六 國防事務與國際事務整合研究的戰略觀點(含個人專題報告) 17 18 分組專題研究發表 學術研討會議 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一、教學方法:包含講授、提報、蒐資、研討與研究報告 二、本課程分十八週次,6個專題模組,每次三小時,以報告與研討為主。 三、本課程無筆試,期中繳交個人報告,佔總分30%;期末採分組報告,佔總分40%;上課參與及討論,佔30%。無故缺課一次,扣總分五分。 作業一般規定 個人報告包含15分鐘提報(POWER POINT),3,000字專題報告(Word),均須繳交電子檔,檔名註明個人姓名及學號,提報完當日送交,逾期不予受理。。 分組研究報告於學術研討會提報30分鐘(POWER POINT),000字論文形式研究報告,均須繳交電子檔,檔名註明組別及篇名,提報完一週內修訂送交,逾期不予受理。 所有資訊傳遞均採電子方式送交,教師Email: petertzeng@ ; 電話聯絡方式:0918-175-675. 教師Website: ,可蒐取相關參資,建議充分運用本知識庫網站。 2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