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历史与名家著作梗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林历史与名家著作梗概 —吕彦直之中山陵 一 概述 首先对吕彦直大师及其代表作中山陵进行概述: (1)吕彦直:吕彦直,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人,祖籍山东东平。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鉴于他对建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陵园立碑纪念。19131921年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1921—1925年回国期间他的设计多为小巧舒适和花园式洋房,但已经在研究中国古典建筑,并努力融合中西方建筑的精华。1925-1929年任中山陵的建筑师。中山陵建筑工程进入高潮之际又担任了广州越秀山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的建筑设计。1929年3月18日在上海去世享年36岁。 (2)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二 景观设计构成元素 (1)建筑设计分析:全部的建筑采用白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构筑,融合中西,精致而又雄伟。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均在一条轴线上。陵门:坐北朝南,一共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上都设计了一扇对开的镂空花铜门。陵门南面正中门的上方镶有一块石匾四个大字“天下为公”。碑亭:穿过陵门石阶而上是座方形碑亭。全部由花岗岩建造的。碑亭的每个面各有一个拱门,仅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不可通行。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闿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 博爱坊 石阶 三 景观设计的风格特征以及形成的原因 (1)景观设计的风格:轴线与对称:突出主轴线,所有景观都依据主轴线来布置,轴线是整个构图的核心,每个空间沿着轴线一个个展开; 统一的色彩和形式:色彩统一创造完整的空间,形式统一摒除零散的事物 突出主轴线,很明显的以中间为对称。 (2)风格形成的原因 时代背景:一方面西方工业文明取得巨大成就,从而促使全方位学习西方文明模式;另一方面出于西方文明传播,是以侵略,压迫等形式,促使志士仁人探索中华文明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建筑也打上了这种烙印。 政治背景:政治权利的文化运作;国民当人对中山陵的设想。 设计师个人原因:他曾经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1918-1921年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就使他在中国传统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加上了外国的一些先进技术。 四 评中山陵景观设计 (1)简朴形态中体现比例和构图,较好借鉴西方景观设计理念与手法 (2)巧妙的结合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形式,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陵墓景观形式 (3)巧妙的结合自然地形,营造自然和谐的纪念气氛 五 参考文献 顾菡陵园景观设计的主题分析——明孝陵、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景观设计比较研究卢洁峰大钟与十字架的叠加——中山陵新解刘先觉 张鹏斗 中山陵等民国建筑的特色林喆中山陵景观设计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2009, 硕士库元琳南京中山陵景区规划生态化王芳 中山陵植物造景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2007, 硕士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