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VIP

山东省齐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齐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和声响已出现在眼前。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地一下,,轰然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将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一阵,拼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作一次最后的冲杀。它挟带着雷霆窜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究竟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消亡,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A.倒挂 轰然振耳 B.石嶂 狂呼乱跳C.再度 浩浩荡荡 D决意 深不可测1.【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轰然振耳”应为“轰然震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奔涌 到底 消逝 B.奔腾 到底 消亡 C.奔腾 究竟 消逝 D.奔涌 究竟 消亡 2.【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分别从动词和副词角度考查。奔腾,跳跃着奔跑,如骏马奔腾,黄河奔腾而来;奔涌,急速地涌出,如大江奔涌;根据前文“银帘”来判定,只能用奔涌。究竟,含义与“到底”接近,多用于书面语言表示追究事情的真相,也有加重语气的作用。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B.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C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D.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句的主语应该是 “它”而不是“巨岩”,第二句从后的“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哪怕都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B.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愿景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图的实施不约而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精诚合作。 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做客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文学与人生”4.【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曾几何时”是一个常常被误用的成语。这里的“曾”是“乃、才”之意,“曾几何时”也就是“才几何时”,也就是“没多久之前”的意思,但常被误解为“很久以前”或“不知何时”的意思。从历史长河中看,台海军事对峙确实是不久之前的事(1996年还发生过台海危机),两岸局势基本安定是2008年之后的事情,所以,习先生这个词语用得不仅没有问题,而且非常恰切。B项,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只能作状语。此处应为“不谋而合”。娓娓而谈指人说话时连续不断、生动地谈论不能带宾语“一挥而就”指。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中的科技迷越来越多,这说明中国的创新教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将决定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快速发展。 B.10月份以来,济南楼市趋于平稳且稍有回升,利率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降等措施,对拉动售房有明显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用。 C.新农村建设攸关到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要想提高中国的国民素养,首先要提高中国农民的素养;要想提高中国民众的生活质量,首要要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D.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规模地实施了扶贫开发工程,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